一年内,一家大型连锁商超,将在金陵各区县完成初步布局。
这些项目,涉及的范围、牵扯到的利益,对当地区县来说,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贾先生和王夫人离开之后,长安置业集团的相关人员便开始了项目筹备对接工作。
从合同、人员、场地、资金,到设备的的落实,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有置业集团派驻当地的一位副总负责,前期的工作,与大公子贾济民关系并不大。
老老实实地报到、认认真真的军训,踏踏实实地上了一个月的学,生活开始忙碌了起来。
学校和院系对他的管理如同早前达成的默契,在完成必要的学分和考试成绩合格的前提下,贾济民可以在校内任何专业旁听,如有需要,可以接受名师的专门辅导。
经过接触,大家都清楚,贾济民选择历史专业,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混个学历。
而他的这种混,又不同于其他学生。
抛开其他社会身份不谈,他的父亲是燕师大历史专业出身,又曾是燕师大、震旦以及社科院淞沪历史研究所的教授,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名家,本科那些该教的东西,人家早就教过了。
前不久的那场拜师宴上,贾济民面对历史系各位教授的一番应答,充分验证了师出名门的一身所学,哪怕现在就给个文凭,也说的过去,所以如今被区别对待也尽在情理之中。
在两个月的适应之后,大公子的生活逐渐有了规律。
并不算紧张的学习,不难相处的同学,四处可供游览的风景,一切变得惬意起来。
在这里生活的越久,越觉得金陵这地方很奇怪,既是人文荟萃之地,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又是文化与艺术的荒漠。
这里没有发源于本地的戏曲,没有曲艺,甚至没有任何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哪怕是名闻天下的评弹,也是人家姑苏的。
人们对金陵文艺方面知道最多的,怕是只有秦淮河的桨声灯影。
当然,如果秦淮文化也算一种文化的话,那么贾济民觉得自己的思维范畴还是狭隘了。
徜徉在秦淮河畔,站在媚香楼前,大公子想着自己将来的毕业论文,是不是可以秦淮河边的千年风月为题,好好地做一篇文章。
或许明天先问一下刘教授,如果行得通,素材就要先搞起来。
旧时秦淮河边柳,今日移向谁家栽。
然而第二天并没有请教先生学问的机会,因为该来的麻烦还是来了。
所有投资项目合同签署完毕后,长安置业的筹备人员以及前期资金陆续到位,有些项目已经进入启动阶段。
按理说是比较顺利的,至少进展比预期的要快了许多。
可恰恰是大家都觉得这次的投资前景可期的时候,遇到了突然袭来的打压,而且阻力极为强劲。
这些阻力的来源,既不是几大酒店征用地皮的拆迁安置,也不是两大电子厂的用工问题,而是本该没有多少事的百货和商超项目。
出头的闹事方,是金陵轻工和商贸系统所属的七家大型百货公司。
这些商贸企业,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陵本地市民的心目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口碑,更是金陵城的纳税大户。
地方上的协调工作不好做,这就让人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