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如歌》共印了100多册。除了现场会发了60多册之其余每班一册,18个班发了18册。政教处。和教导处各存了三五本,剩余的存了档。
欣也看到了这本书,尽管华铮在文章中用了化名,但欣一看就知道那是写她的,她兴奋地把这本书带回家,让她嫂子也看了。
因为经常需要华铮中间向欣的嫂子转交欣的亲生父母送过来的物品,所以一来二去欣的嫂子和华铮慢慢的熟悉了。
其实,欣也是华铮的老本家了,算起来她们也是平辈。只是她们已经过了五世,红白喜事都不再互相走动了,而且两家住的也比较远,宋明还住在村西北老庄子上,欣的嫂子住在村东南新建的房子里,横跨整个宋庄,相隔一里地不止。所以关系并不近,没有太多来往。
这次是因为欣的事,华铮才渐渐熟悉起来。
欣的嫂子叫张玉芳,与华铮年龄相仿,所以也能聊得来。逢年过节,欣的嫂子也常让欣给华铮送点应时的食品,以表谢意。今年过八月十五的时候,新的嫂子还让新给华铮送了糖饼月饼,虽然都是农村再普通不过的食物,但也让人感到很亲切温暖。
玉芳看了华铮写的新的故事,又再三让欣给华铮传话,邀请华铮到她家吃顿饭。
因为她们家里只有嫂子和欣的姊妹共三个女人在家,华铮觉得不方便,再三推辞。欣的嫂子就买了些水果,让欣送给了华铮。
检查过后天气渐冷,人们开始换上毛衣,有的穿上了薄棉袄。欣的亲生父母也给欣送来了新棉袄新裤子等物品。那天华铮趁着中午,悄悄去到欣家去送衣服。
近些年,因为人口不断增加,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结婚的人都把房子盖到了村边缘自家的田地里。
欣的哥哥的新房也建在了村东南她家的田地里,自家的田地不含糊,他家的院子拉得很大,房子也很大。北屋盖了七间房,东西屋各盖了三间房,南屋修建了三间库房和搭建了一个存放犁耙车篓等农具杂物的简易棚。西南角修建了卫生间,洗浴室。东南角修了过道,但还没有安装大门。
华铮推着自行车走到院子里,他喊道,玉芳,玉芳。
以往他喊上两嗓子,玉芳就会答应着从屋里跑出来迎接。但这次他只听到玉芳在里面屋有气无力地哎了一声。
然后问,是华铮吗?你进来吧。我输在液呢。
华铮掀开绵门帘推门进到正堂,又唤了一声,你在哪个屋?玉芳说,华铮,我在这里呢,你自己推门进来吧。
华铮推门进到玉芳的卧室,看到玉芳还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头发蓬乱。床头绑着一根竹棍,上面挂着吊瓶。
玉芳欠了欠身子说,不好意思,我感冒重了,起不来床。您坐。
华铮说,不用客气,又不是外人,你好好儿躺着吧,我还是来给欣送衣服的。
玉芳说,先放在椅子上吧。
华铮问,输了几天液了?
这是第二天。还不行。还是起不了床,浑身酸疼,后疼揪得慌。
华铮说,那你怎么吃饭呢?
玉芳说,饿的很了,勉强支撑起来,煮点儿稀粥喝。她们姊妹俩我也照顾不了了,给了她们钱,让她们在学校食堂吃饭。
华铮问,你想吃什么?要不我给你去买点儿吧。
不用麻烦了。华铮听得玉芳的语气不是很坚定。他看到玉芳的嘴唇干得翘着皮屑,他看到桌上有碗,拿起暖壶想给玉芳倒碗水,结果暖壶是空的。
玉芳说,厨房里有水。
她家的厨房在东屋,华铮来到厨房,却发现煤球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熄灭了。
灶台上放着一堆没有涮洗的锅碗瓢盆。
华铮猜想玉芳至少有一天没有开火做饭了。
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的土灶闶阆。华铮走进卧室,对玉芳说,你看你,几天没吃饭了?炉子早就灭了,冷锅冷灶的。你怎么能这样,啊?病重了也不招呼一声。
玉芳眼泪都扑簌簌的流了下来,她哽咽的说,只想是个感冒,没想到这次感冒这么重。她姊妹俩还小,又都要上学。我能怎么办?
华铮只得在土闶阆上炖上锅,从井里打上水,点燃柴火烧水。
水煮沸后,灌满了暖壶,又给玉芳倒了一碗水。
他看到玉芳,用舌头舔着干燥的嘴唇,华铮又拿出两只碗,倒上半碗水,来回腾倒着,又不停地吹着气,好让水快点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