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历史名人录 > 范仲淹:不仅是励志男神,更是人生导师

范仲淹:不仅是励志男神,更是人生导师

最终范仲淹选择远离庙堂,直到太后去世,仁宗亲政,赶紧把他召回了朝堂拜为右司谏。

这次外放并没有磨平范仲淹的棱角,他还是那个他。

后来仁宗要废后,宰相吕夷简也是双手赞同,就范仲淹觉得郭皇后虽有过错,但冒然废后有失国体,带着人就跪谏去了,结果又把自己谏去了睦洲。

等到他因为治水有功,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把开封治理的井井有条,大家都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这本是仕途的光明之路已开,但他又选择了坚持自己。

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朋党满朝,范仲淹上《百官图》,希望皇上能有所提防,却演变成了朋党之争,第三次被贬。

有人把他的三次被贬,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有人说他是博取名声,也有人劝他要谨言慎行,但如他的《灵乌赋》中所说,他的人生注定“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在文人的战场上,范仲淹经常失败,但在武人的战场上,他没输过。

党项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并于三川口大败宋军,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到了范仲淹。

从范仲淹治军,就看的出来,他掌握了道,洞悉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凡事都能直指核心。

他认为西夏国小,所依仗的就是身体和速度,只要加大对边军的训练、选拔优秀的将领、构筑城池限制骑兵、坚壁清野取消关贸、发展营田保障粮草、笼络羌族断敌外援,在适当的时候打赢局部战争,边患自然就消解。

在他手上培养出了狄青、种世衡、郭逵等一大批优秀的将领,是宋朝难得的良将与良相并存的好时代。

在范仲淹手上吃瘪的李元昊学聪明了,不打了,向宋朝称臣求和。范仲淹也理所当然的回到朝堂,逐渐成为仁宗最有力的臂膀。

老老实实当官造福的可能只有自己和一小部分人,轰轰烈烈干事才是为天下任。

范仲淹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

后来又上书四策七事,简单的说就是想占国家和老百姓便宜的人难办了,国家和老百姓越来越获利了。

动了别人的利益,就会有人和你拼命,范仲淹的步子可能大了些,想和他拼命的人不少,以至于仁宗都只能放弃。

历来改革比改朝换代更难,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范仲淹为天下,连自己都不在乎,难道还在乎他们拼命吗?居庙堂也好,在江湖也罢,该怎么做还要怎么做。

改革没有失败的说法,只要做了,种子撒下,终究会有开花结果。

可能因为他算是当时最能打的文官,也可能是仁宗对他的信任和爱护,所以哪怕新政失败,范仲淹也没被一棍子敲死,而是又一次去了地方。

哪里有范仲淹,哪里就能安居乐业,正如《岳阳楼记》中写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一生都交给了这个时代,交给了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他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了避免范氏子弟和他一样沦落为改姓,购买了千亩良田,创办了“范氏义庄”,免费对范氏子弟提供口粮,并资助其婚丧嫁娶等用度,类似于现在一些家族的依托基金,这也是范氏家族兴盛八百年的秘密之一。

范仲淹的伟大还在于他明白了做官的道理,做官不能害怕得罪人,也不能只想着做好人。好人都自己做了,坏人留给谁做?皇帝吗?老百姓吗?

也许他死之前,突然就更理解了吕夷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学名张好古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红颜劫:乱世情殇大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