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历史名人录 > 浅谈商鞅之死,只要身在棋盘,哪怕是车也要有死的觉悟

浅谈商鞅之死,只要身在棋盘,哪怕是车也要有死的觉悟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商鞅之死,不少人认为主要是秦孝公的突然去世,没有给他从容布局,其实从商鞅选择赴秦,就已经选择了赴死。

以身践学,法家的推动者早已不畏死。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最出彩的无疑是法家。从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到商鞅,法家“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理念已经成形,法家弟子以推广法家思想为己任,以践行法家理念为追求也深入骨髓。

商鞅到秦国之时,与孝公的三次谈话,成功的用法治思想打动了他,为自己赢得了试一试的机会。

但是光孝公同意不行啊,还有甘龙、杜挚这么多旧贵族的反对,于是一场用“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驳斥“法古”“循礼”的辩论,在所难免。

面对众多贵族,大智可变天的商鞅不知道以后可能结局吗?他是知道的。但是为了跨行法家思想,他必须当好秦孝公手中的剑,剑有双锋,伤人伤己。

事实证明,他没有愧对法家子弟的身份,法家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尽管有诸多弊端,但是让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瓦解了周朝的等级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贵族政体,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功高盖主,没有功成身退的觉悟。

商鞅从左庶长、大良造到拥有十五邑的“商君”。

在秦孝公后期,这个卫国人已经手握军政大权,他应该明白,没有秦孝公的支持,他不可能安稳的施展着自己的抱负,但他没明白。

在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后,他依然觉得自己是大秦强盛不可代替的存在。

也许他还停留在孝公死亡的悲痛中,也许他还认为惠文王还是那个被他用来为法立威的太子,也许他舍不得离开这个用自己心血浇灌强大的地方,他没有第一时间向惠文公靠拢,也没有选择归隐,换来的是逃亡和死亡。

人们很大的悲哀来自于跟不上变化,或者选择忽略变化,却不知。当你还是那个你,他已经不是他了。穿旧鞋,走老路,很难不被时代抛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水浒后传:九纹龙史进之龙腾天下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男扮女装为祸人间动荡的大元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