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以上就读大学,到了大学就是教“理”,让他们探究世界的发展规律,学会自学,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且相互讨论,目标就是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看完这,会不会有点吃惊,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不就是这样的吗?而且一些教学的理念还不如朱熹,有种活回去的感觉。
除了这个,他还明确的教大家学习方法,就是“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如果要具体的讲就是,循序渐进,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量力而为,不要急于求成;熟读精思,读书要多读,也要精读,并且得有自己的思考;虚心涵泳,读书要反复读,读反复,并且认真细心总结;切己体察,读书要讲究学以致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就是要保持高昂的状态,珍惜学习时间和机会;居敬持志,就是要能够集中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并且持之以恒。
看完这个读书法,让我觉得就是朱熹跨越时空来教我的,确实没毛病。
有理论有方法,朱熹还编撰课本。他花大量的心思精力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成为后来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相当于我们现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他一个人全出完了。
我们现在听到的四书五经,其中的四书的概念,也是从朱熹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后才形成的,也就是他一个人把这四书提高到了和五经等同的地位。
是不是很牛?还远不止这些,朱熹是一条龙服务到家。他不但提出理论,教会方法,编撰书籍,还修书院亲自教学。
现在出名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是他当时重新修建好的,不但想办法重新修建,他还到处请名师来上课,自己也亲自教学,如果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不是幸福死了?
而且你别认为朱熹就是个只会理学的老古板,放在今天他会成为全网最火的网红老师。
朱熹的书法名重一时,他写的行书、草书,是当时人们争相收藏的宝贝。
朱熹还是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农业专家、医学家、气象学家。这可不是瞎吹的,他自制仪器测量过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你能吗?
而且他的诗词也是一流的,一千多首诗那都是人生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读一下就知道,即是诗也是理。
朱熹的一身都在跨行自己的理念,学以致用应该就是他那样的,他还把他毕生的为人处世理念写成家训,流传后世。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朱子家训》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因为耿直不被宋宁宗和权贵所容,他们掀起了一场针对朱熹还有他的理学的“党禁”,说朱熹纳尼姑为妾、让儿媳妇怀孕,最终以“伪学魁首”的身份被赶出朝堂,他的门人更是被流放、进监狱。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外部环境和一身疾病的情况下,朱熹还是坚持著书立说,直到死的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章句》。
今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批判朱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