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岗位薪资要求特别高的研究生们,极有可能仍旧处在“颗粒无收”的阶段。
他们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
用人企业并不是一年365天都在持续不断地招人的,大多数企业都会集中在“春招”或者“秋招”进行集中招聘。
其他时间的话,除非有人“内部推荐”,要不然的话,一般不会招聘新员工。
基于这一点,所有应届毕业生如果在“春招”或者“秋招”没有找到心仪工作的话,那么在自己的就业生涯择业阶段当中,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同时,经历了“春招”或者“秋招”的洗礼后,应届研究生们对于整个就业市场,也会有一个非常宏观的认识和理解了。
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十几家公司面试,都没有下定决心签约或者被无情拒绝的学子们来说,那种满满的失落感更是会像病毒一样,迅速繁殖然后占领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
试想一下,当你对着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的知名企业或者大型公司的人事经理,围绕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薪酬目标侃侃而谈的时候,到最后踌躇满志想着这次肯定能打动对方,正等着人事经理向自己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却等来一个被拒绝的冷漠答复。
这种情况下的重重失落感,真的能够把人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吞噬殆尽。
特别是这种失落感,还得重复体验十几或者几十次,到最后不管是再信心满满的人,都会被打击的体无完肤,一时之间也很难再振作起来。
对于赵太太的研究生儿子毕业以后,选择在家当“家里蹲”,秦诚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除了这种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赵太太的儿子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出社会找工作,而是想着舒舒服服地“躺着”过一辈子,致力于当一个“佛系青年”。
这种人也不是没有,而且在某个群体里是相当普遍的。
在鹏城这座现代化城市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本地人,坐拥着几栋甚至十几栋大楼,这些城中村楼栋的租金收入,随便一栋都能抵得上打工仔不吃不喝的一年打工收入。
如果能有着这样的几栋甚至十几栋大楼同时收租的话,那样的话选择不出去外面打工,一毕业就回到家里当“包租公”的话,其实也是一种无可厚非的选择。
虽然当“包租公”听起来很俗气,但是打工不也是为了赚钱养家。
有着这样强大家庭经济支持的年轻人,他们也就没有什么经济压力,甚至在选择职业方面,都能自由很多。
打个比方,正常人创业失败一次,万一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就基本上是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了。
也就是说,家境一般的人创业,能够承受的抗打击风险是相当低的。
相比之下,家庭背景雄厚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年轻人创业,不仅仅失败了有家里人出来“兜底”,甚至很多时候还能享受到上一辈的资源或者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不管是创业成功的几率还是失败的容错率,都比正常人要高很多。
这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无奈,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定律。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赵太太如果能给自己的儿子,这么雄厚的家庭支持,那么她的儿子选择在家“啃老”,也是可以解释的过去了。
想到这里,秦诚首先确认的就是这种可能性。
“老妈,在我回答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下,赵太太名下有没有好多栋城中村大楼,可以给他的儿子收租啊???”
秦诚突然这么一问,还真是把张太后给问住了。
“赵太太名下有没有很多栋楼收租,跟她的儿子不找工作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张太后一脸疑惑地反问道。
虽然张玉琴一时间没明白秦诚话里的意思,但是一旁的秦世平倒是能够理解秦诚为啥提这个问题。
秦诚这样设问,为的就是排除这么一个可能性。
如果赵太太她们家本来就很有钱的话,那么她家的小孩一开始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了,那么不管是出去社会打工的原生动力,还是努力拼搏的“精气神”,相比其他的毕业生,都会弱许多。
“没想到秦诚这个小子,一开口提问就已经抓住了重点,直接问到了点子上了。”
秦世平在心中暗暗地赞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