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朕任命你为后勤部右侍郎。大曌所有军人的军服制作、发放,粮草、军械的储备、运送,被服工坊、军事粮库的建造,专用运输车队的建立,以后便都由后勤部负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虽不直接负责行军打仗之事,但却同样是责任重大。朕的心得供你参考,你尽快制定出更详细的规章来。”继孙承宗、茅元仪之后,王战将张春任命到了新设的后勤部——目前这个部也就张春一个人。
“谢圣上隆恩。”张春为人清正耿直,崇尚实干,谢恩起身之后从刘若愚手里接过了那本薄薄的册子,并没有太多的话。
他不多说什么,兵部车驾清吏司的人却都在心中算起了小账。从皇帝的安排上他们已经大致看出来了,皇帝要把原来的兵部分拆成一个个专精的部,若是能由车驾清吏司转到后勤部,也许就能升上一两品。
不只是他们,兵部其他各员都在琢磨,兵部以后可能就只是专责练兵了,毕竟刚才已经成立了参谋部,已经是把赞画分出去了。
“毕懋康,朕任命你为装备部尚书,从此以后,大曌的军械钻研、生产、质量、规格等等都由你装备部负责,所有军械交付军队之前,必须由你们组织军队人员进行联合验收。研发新式军械是装备部永久的重任,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自满。”
王战再次确立了两个大曌从未有过的军事方面的新部。
“谢圣上厚爱,微臣必定兢兢业业,以精良装备武装我大曌儿郎,卫我疆土,扬我国威。”毕懋康红光满面地叩首谢恩。
他本以为自己也会被任命为侍郎,没想到却被直接任命为尚书,难免激动得血气上脸。对于他来说,这实在是心愿得偿,与前些日子的孙元化和方才的茅元仪一样,毕竟满腔报国热情却一直是壮志难伸。
殿上群臣看得也是羡慕不已。
两个月以来,皇帝在群臣面前就如同脱胎换骨,完全是换了一个人,励精图治。皇帝把徐光启、毕懋康这些人调回来,他们也能想得到必定是要启用了,只是没有想到居然是如此重用,直接就是新立一部、直接就是尚书,真是让人眼红啊。不过想想也知道自己比不过,皇帝明显是要用实学之才,这装备部既然是生产铳炮之类的,那就只有毕懋康和徐光启合适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徐光启,听闻徐光启的铳炮实学似乎更厉害呀?
他们不知道、毕懋康自己也不知道的是,在皇帝的心里,徐光启、孙元化二人与毕懋康在铳炮军械这一块是难分伯仲的,毕懋康能被任命为装备部尚书,唯一的优势就是不信极西天方沙漠的一神教,就在于笃信华夏儒家道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你这装备部责任重大。远的不说,就说朕登基以来,国朝管事之人贪墨工匠粮饷、克扣铁料,工匠们食不果腹、应付了事,所产之军械低劣不堪。以火铳为例,再无戚继光在世时的威力,每每炸膛,竟至前线将士不敢使用,使我大曌军队完全失去火器之长,何其令人痛心。朕知道你勤勉,但只有你一人勤勉是不够的,朕已经在万岁山订立了诸般规矩条例,你要以之为基础,拾遗补缺,订立更细致的标准,严明工坊纪律,信赏明罚,使上下人人戒惧,兢兢业业,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军械都是精品。军械交付军伍之前,由你们和兵部、后勤部、军伍进行四方联合验收,质量精良、数量无误方可交付。这些事情,朕同样写了一些心得,你拿去参详,制定一些更严密的东西出来。”
王战让刘若愚将准备好的有关改良铳炮和军工生产管理的书册交给了毕懋康。
“切记,这些都是机密,事关国家百姓存亡,不可私相交谈外泄。”王战最后又叮嘱了一句。
“微臣领旨,必不负圣上所托。”听了皇帝的嘱托,毕懋康更形欣喜地接过书册。
毕懋康之欣喜在于,皇帝对国朝军械生产之弊端居然如此了解,又能拿出如此决策。
他对军械生产和交付的诸多弊端太清楚了。生产就不必说了,单说交付。大曌到了此时,已经是腐朽不堪,前线军将需要军械,空口白牙是拿不到的,得向兵部、军器司、兵杖局管事的官员、太监行贿才可以,否则就什么也拿不到,也就是说需要前线军将自己掏钱去保家卫国,这怎不让前线军兵气闷?如此哪里还有什么士气可言?如今圣上将自己升为装备部尚书,又赐下这三部与军伍联合验收之法,再无克扣之弊,自己的平虏报国之志必定可以实现,怎不令人欣喜?大曌有望啊!
“不久之后,差不多年底,朕会把所有生产军械的工匠、监丞内官都调集起来,成立一个最大的军械工坊,朕名之为皇瞾军工坊,你们补充后的这些规矩都要推广开来,人人熟记、人人遵守。到时候,军工坊的军械质量一旦出现问题,监丞等内官与工匠同责,赏则同赏,罚则同罚,斩则同斩。”
“皇瞾军工坊在京城运转起来之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在大曌其他地方设立分坊。”
三部之后,言语间王战又确立了皇瞾军工坊,令群臣都有目不暇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