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存有困惑,但若雪和独孤鹤没有更多的交流,一方面不想引起更多的尴尬,另一方面也因为救济棚出了些差池,比如今天救济的粮食不够了,需要从其他地方送来。而若雪自己,更是自掏腰包买了不少米粮。
不清楚是否受到朝廷的影响,这些天除若雪和少数的几家贵人外,也就京兆府按例发放救济,但数量不多,领完即止。若雪愈发觉得吃力,心想自己应该寻找新的办法。于是,在这天回家的路上,若雪打算向自家大闺女求个恩赏,看看能不能入宫——她的明面身份只是定国公养女,没有品阶,想随便入宫是没希望的。白衣卫和东厂的探子她还不能直接搭讪,找王启求助没那么简单
但好巧不巧,明天是皇贵妃的千秋节,永清公主作为女儿自然要参加这一盛事,而她是打算带若雪一起前去翊坤宫的。“娘,咱明天入宫去,小姨的生日到了。”
永清公主将皇贵妃很自然地称作小姨,实际上也代表她对皇贵妃的态度。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永清公主也是喊皇贵妃为母妃,但现在亲娘回来了,那她改口也不是不行。
若雪一开始没理解小姨是谁,但很快意识到是陆若华,自己的堂妹。她是有些不情愿的,毕竟陆若华和自己的关系不算亲密,但想到陪伴王启这么多年,以及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自己还是松了口气。
“可是,她知道咱这件事吗?如果到时候闹出什么误会就不好了。”若雪不知道若华是否清楚自己的事儿,要是知道还好,一切还能解释得通;但不知道的话,她这副模样,要是两人闹了误会,岂不是很麻烦?若雪想的很多,只觉得明天的千秋节,不宜出席。
如果有机会,她再事实告诉给若华不就好了?
见娘亲这般谨慎,永清认为她操心多虑,对小姨,她觉得不必担心太多。“娘,父皇和小姨之间的关系,虽然……您应该懂得,父皇有时候……”永清不好评价王启的一些行为,但皇帝与皇贵妃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像是一层浅浅的沃土,一旦翻开,就是贫瘠的酸壤——换句话说,是面子功夫。可即使如此,王启和皇贵妃之间仍有太子加持,两人在感情上有些渊源。
若雪微微挑眉,觉得永清说得有些夸张。“没事,你老爹是个闷骚的类型,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狂热激烈的情绪。”闷骚这个词,是从[22世纪]学来的,永清听不懂,但后面那句还能理解;而若雪虽是这么说,但有必要提醒皇帝一句,不能忘了情谊。
这对若雪而言不算公平,但事实如此——她死了这么多年,王启身边没个贴心人不行,更何况还有皇位要继承,这也是很重要的;而堂妹陆若华,她有感激的成分,但也有叹息。
若雪觉得,要是自己平安无事,陆若华不必嫁给王启,他们两人的日子,或许不算好过。
“所以娘,你还是不打算入宫吗?要不这样,您随我入宫,我去翊坤宫,你去养心殿,如何?”见若雪抗拒,永清擅自提了个计划,反正父皇按照旧例,也不会去翊坤宫为小姨祝寿;那不如让母后与父皇单独相处。那那老祖宗的意见呢?永清公主已经抛之脑后。
“我觉得这样不行。”若雪赶忙拒绝,哪有贵妃过着生日,结果皇帝和皇后在一起待着的?你要说两人之间有什么恩怨也就罢了,但显然不是。不然的话,王启能将若华的孩子立为太子吗?若雪认为,这会儿入宫不行,会影响到王启与若华之间的关系。
听到若雪的担忧,永清认为大可不必,但拗不过若雪的坚持,永清只好安慰道:“娘,您这样犹豫不决的,可和以前不同。”
“人都是会变的嘛!行了,不说这件事。闺女,你知道小莲子回来了吗?”若雪又说起肃宁的事情来,她的女儿王莲今天入京了,不知道这姐妹俩相处得如何。但看到永清一番思考的表情,若雪心中咯噔一下,以为她们两人真的有些过节。
很快,永清否认了若雪的猜测,表示自己和妹妹并无纠葛。但是,她今天从宫里听来了信,妹妹在临清闯了祸,还被父皇臭骂一顿,明天妹妹也要参加皇贵妃的千秋节,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麻烦来。姐妹一母同胞,但性格截然不同。如果永清公主在外人看来是温婉清雅的软脾气,那肃宁是外向开朗、爱恨分明的直脾气。但永清知道,妹妹的性格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她默默地望向若雪,回忆起一些往事来。
“你这么看着我,是有什么事吗?”不习惯女儿的莫名注视,若雪浑身觉得不自在。
“没事娘,只是想起一些以前日子。”永清再次摇头否认,不想在若雪面前透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若雪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起来,怎么可能不去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