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收脸人之斯人已逝 > 第三十四章 大道儿歌

第三十四章 大道儿歌

张泽升暗自叫苦。即使按三日前报的营收,张家也该占了至少三成。若再算上张家的长田和米店,则至少应该在四成。现在,这两成的股份要的都如此艰难,许老大的算盘拨的可是真响。张泽升眼见入股无望,转而说到:“宗亲多不经营,只顾每年坐享红利,自然看不到经营的难处和价值。既如此,倘若折了现价转,大掌柜恐怕会少费一些心力。”

岂知许田说:“我们经营的都是米粮买卖,活钱无时无刻不再到处用着,实在拿不出那些现钱。即使分期来付,也不知何年何月能余够那些定数。”张泽升陡然明白,许家已经吃准了他的痛处,若非现在白菜价给他,那么以后连白菜价也都没有。可对张泽升来说,眼下的白菜价也无实际用处。若是许老大常年不分利,那张家的米店、长田和白送许家并无区别。在许家和柳家看来,张泽升到底还是个年轻人。这是年轻的代价。张泽升突然想到,这下下策中原来还有下下策。下下策本就不急,这下下策的下下策便更不用急。许田喝着茶,抬眼目送张泽升出门。

张泽升回家骂了一顿张小弟出的馊主意,白让自己挨了两顿羞辱。张小弟挨了骂,便把怒气又撒到船工和田工身上。船工和田工做的辛苦还挨了骂,却又无法回骂到张泽升,便在一个个饭桌上借着酒劲乱说起来:“哎!张家掌柜快要撑不下去啦。”张泽升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苦苦支撑了一年。

这一年三月,往来大道县与省府的马车和行船陡然多了起来,先是县府一群家丁押着一船货顺着福水河往京都去,隔了一天又一船去了省府。张小弟查了蹊跷,回报张泽升。张泽升托了宗亲问,原是省府布政使丁忧出缺,已经主政大道县府十多年的张起运县府尹又打起了精神,正多方运作。但再过一段时间,宗亲内仍没传出张起运奉旨北上的消息。再一打听,原是邻县潘宁的当家人也在拜会京都各部要员,似乎颇有些对了吏部的口味。

张泽升不解道,大道县多年都是京都和省府心头肉。若论民政和经济事,大道自然远强于潘宁。大道多水多方便,潘宁多山多不宜,怎么在大道与潘宁间还有诸多犹豫?张泽升虽与张起运县府尹并无多少交流,但心里还是盼着本家族人得偿所愿才好。宗族老人叹说:“你有所不知。凡事物极必反。大道县强惯了,惯得让人神经麻木,没有了兴致。潘宁县府尹这几年开了窍,学了大道‘靠水吃水’的路子,整了一个‘靠山吃山’,吃出了个潘宁山文化,一阵阵地挑动着京都吏部的神经。似乎于这个布政使的来说,潘宁当家也下了很多功夫。”

张泽升起初仍未在意,总归自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岂料宗族老人将张泽升拉了过去,低声又说:“眼下张县府尹正在筹划县志的事情。”张泽升看了老人似有所指的眼神,突然心下一亮,已经有了主意。

原是张起运听了京都吏部私下的回话,如同暗夜中寻得一盏明灯,当即决定这段时期内,大道县的文化事压倒了民政和经济事,成了县府最需树立典型的当务之急。准确的说,是张县府尹的当务之急。这文化事中,办学来的太慢,已然来不及;便是中几个秀才,也不是靠得住的。唯一来得快,又能有效果的,便是造一本县志,造一本张县府尹的县志。做这一个县志,即能展示张县府尹这十多年来的大道施政,又是一件积功德的文化盛事,以后若说起大道县,便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他张起运了。

但此类文化事也是颇麻烦,需以别人自发组织为佳,然后他再故作推辞一阵,最后勉强应了,才不致于落了旁人,尤其是那些文人的口实。张起运召集了极个别宗亲老人说闲话,似有似无地提了一句“县志经久未修,与文化绵延不利”,别人便也懂了。

张泽升暗想不好,自己得知此事已经晚了,若再按部就班去筹划,怕是会被别人抢了先。单不说本族宗亲的其他人,许家怕是也会知道张县府尹的心思。当下容不得多想,忙在当天夜里去堵了张县府尹回府的马车。

张泽升让张小弟远远候着,自己在张县府尹僻静的家门口等到快子时,有些醉意的张县府尹终于回来了。张泽升抢在家丁前面忙上前一把扶住张泽升从车内伸出的手臂,亲热地说了句:“叔父,小侄张泽升。”

张县府尹抬眼看了张泽升,由他扶着在家门口站定,嘴里说着“我知道你,我知道你。你来找我有事?”

张泽升忐忑的心定下来一半,继续扶着张县府尹,极谦虚地说:“叔父,我已经组好了一队老先生,想为张氏家族修一下族谱。这群老先生都是至纯至学之人,看小侄也读过一些书,便向小侄感叹,县志久未修订,于文化延续不利,悲愤不已。泽升深以为然,但想着修志兹事体大,不敢轻易决断,还想请表叔您示下。若是可以,这群老先生想必定会感激涕零,也算是为大道文化点上一盏灯。”

张县府尹抽了抽胳膊,但发现张泽升左手扶的用力,没抽出来,便继续让他扶着。他支着眼皮说:“感谢贤侄为家族多有筹谋。不过,县府各方拨款有限,眼下民政经济的压力也很大,这等文化之事还是你们自行组织为好。我尚在任上,不宜多做干预。你说呢?”

张泽升刚放下一半的心又被张起运的一声“但是”给吊了起来。到听完张起运的话,心下又安了一些,忙说:“这花费上的事自然不需要县府操心。老先生们修族谱的费用我都已经如数承担。修县志也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想来也不会再多花多少,额外的就也由我一并承担罢了。”张起运眯着眼笑着,轻微地点了一下头,说:“县志确实兹事体大。修不修,如何修,得细细考量,可不能马虎决断啊。”张泽升引着张起运进了家门,低声说:“叔父说的对。我和宗亲老人、治学先生商议,想着既然编了县志,倒不如一并再编个大道名人录,集结出一个大道文集,也好一并刊印了出去。这是我们大家想的一个不成熟的构想。到时若能请到京都吏部、大理寺各方共襄盛举,也是大道县近些年来的文化盛事,与省府也是面上有光。”

张泽升看到张县府尹有些迷离的眼睛终于有了精神,自己的左胳膊已经不知不觉被张县府尹拉住了,又接着说:“小侄一切都是县府赐的,回馈大道县自然也是我等的本分。叔父多年在大道殚精竭虑,这一文化事,也是替我个人、更替全县父老乡亲感念叔父。”

张县府尹点了点头,张泽升趁势最后添了一句说,“潘宁算个屁嘛。”张县府尹大笑说着“不要乱说人家的事”,拉着张泽升的手进了家门详谈。张泽升的突然造访让他很是高兴,眼下这个“不成熟”的构想比之前单薄的县志计划厚重了很多,他也就更有理由去请京都要员和省府大人。张县府尹让张泽升这几日不要外出走动,随时听他消息。果不其然,只过了三天,张泽升就接到了张县府尹亲手颁发的委任状。

张泽升拿着委任状兴冲冲回到家,张小弟见他喜形于色,忙问:“该是张县府尹允了县志的事?这么快!”

张泽升将委任状扔给张小弟瞧,说:“快去组一队老先生,越老越好。不够的话就去潘宁找。另外,再筹十根金条,光靠这些虚的也不够。”

历时一个半月,县志、名人志、大道文集已经编撰完成,洋洋洒洒精装十几卷。许家和柳家起初认定的“年轻人张泽升”,现在的名字排在张县府尹后,一并留在了十几卷的封面上,在县府的橱窗里摆放着。大半年后,这个名字又跟着张布政去了省府。去之前,张泽升代理了大道县官粮的统收统购自也不必细说了。眼下,就连许家也不得不按县府规定的价格卖米给张家,谁让张泽升米店的匾额“泽升米行”四个大字前面,还有“县府官营”四个小字呢。

张小弟称赞张泽升说:“掌柜的,这事您做的真是漂亮!你没看到周伙计的样子,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才过了几个月,风水又轮到我们这了。”

张泽升也暗自觉得自己做的还算周到。只不过,自古便没有一直顺风的船。热闹过后,他便开始忧心起来。县志的事做得虽好,但影响多在县府。铁打的县府流水的太爷,张县府尹一去,自己“大道县营”四个小字能挂多长时间还很难说。县府的太爷总是贵人多忘事,新官懒理旧账的。若不趁势把自己再推一把,恐怕这好不容易在大道县踏出的脚印转脸就会被吹上了灰。哪里都是只要有人在,风就没停过。他冥思了几个晚上,终于将县志的几大卷的内容浓缩成一首无名儿歌,说

大道辖五品,善罗九长闵

抬脚去潘宁,下河游三津

读书为最高,最高需品行

莫言苦与累,谨遵无捷径

张泽升让张小弟趁着县志的热闹还没完全退,派人到处传唱。没过多久,这首儿歌便从街头传到巷尾,以至很快就成了大道小孩启蒙学唱的头一份。再后来,这首儿歌传唱的太多,慢慢就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大道儿歌》。当许家、柳家的大人小孩也都能脱口而出大道儿歌时,两家老板终于意识到,无论两人怎么联合,张泽升已经站稳脚跟,并将他们抛在了后面了。原来的年轻人张泽升,已经成为大道县的经济、文化名人在大道县由内而外地传播开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替长姐洞房后,被侯府大公子强宠了鬼妃归来,残王夜夜被我吸龙气!协议离婚后,总裁前妻跪求我原谅诱他深陷:钓系美人杀疯了!穿越大秦三岁半谜国:张女弦断邂九门傅律师,太太说她不回头了三岁小县主,京城大佬争着宠!地府归来,无情无义她杀疯了一觉醒来天塌啦!豪门老公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