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考官也同意的点了点头,他随手抽出一份墨卷,盯着看了一会,忽然惊喜道:
“编修大人,您来看这一份!”
几位审阅官早已被这些言之空洞的文章折磨的不行,此话一出,所有人呼啦一声都凑了过去。
谭子理接过朱卷仔细看了一会,递给身边凑过来其他同考官,
“见解有一定深度,不过还是带着一些书生气。”
他扶着胡须沉吟了一会,
“可给一个有用之学!”
乡试的评语有“词确”,“表佳”,“得体”等。
一个“有用之学”的评价已经算是很高了。
其他同考官接过来看了一会,脸上总算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江宁学子还是有真材实料之人!”
“这里又有一份!”
又一名同考官举起了朱卷。
谭子理几步上前,仔细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有用之学!”
几名年纪大的同考官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他们年级大了,对面子和名声格外看中。
这些日子审阅策问,他们看着主考官眉头化不开的解,心里比任何人都要煎熬。
他们可不想被这些翰林看扁了江宁,要是到时候一句“江宁数千学子尽是庸才!”
他们这一辈子在江宁的心血和功劳也算是白费了!
谭子理放下朱卷,心里叹了口气,这两篇文章也只限于有用之学啊。
可这有用之学并不能破如今的局势。
把清丈令加入乡试策问,他本就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如果只是这种水平的文章。
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失败呢。
谭子理重新坐下,抽出一份试卷,抬起有些沉重的右臂,正要继续审阅,身后突然传来王宇颤抖的声音。
“子理,子理!”
王宇的声音低沉中竟然带着些许嘶哑声。
谭子理心里带着些许莫名的期待,从王宇的手中接过了这份朱卷。
“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豪民有田不赋...是“国匮民穷”之根源...”
“国匮民穷之根源。”
他轻轻重复道。
......
谭子理眉头越看越皱,几乎彻底皱成了一个疙瘩。
几名同考官闻声走了过来,可是看着谭子理的模样,一时拿不准这份朱卷到底是好是坏。
莫非写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刚刚放松的几名主考官,顿时又揪起了心来。
谭子理双手端着朱卷,慢慢向着门口走去。
屋外白晃晃的阳光洒在谭子理略显苍白的脸上。
当他看到那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时,眼泪哇的一下子流了出来。
满是墨字的朱卷一下子从他手掌中滑落,谭子理一个踉跄,身子靠着门槛缓缓瘫下。
身后的同考官面面相觑。
他饱含热泪盯着天上的太阳,
“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