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权力天下 > 第11章 群英华宴

第11章 群英华宴

来者不是别人,乃是被东吴称为“武神”的周处。

那名驺虞骑侍卫看着周处的眼神,心中倒吸一口凉气,不觉间流出了冷汗。

周处看了张勇一眼,张勇会意,乖乖退出场外,周处故意松开那名驺虞骑侍卫的手,自己则像毫无防备。

那驺虞骑侍卫知道此人乃是强敌,此时自己与他只相距半步,他见周处没有摆好架势,索性趁机出手,使出全力一拳打在周处身上。周处没有躲,任凭这一拳打在自己的身上,一拳到肉的声音不大,力道却十足。周处挨了这一拳,脚下却纹丝未动。

那驺虞骑侍卫见自己全力一击没有将其打倒,心里吃了一惊,心下发狠,又一拳朝周处的头部打去,周处见他如此阴狠,一伸手便握住了对手的拳头,轻轻扭转手腕迫使对他扭过身去,然后一手抓住他的衣领,一手抓住他的腰,像扔麻袋一样将他扔出了场外。

南方士子见周处为他们争了气,无不称赞叫好,只有陆机、陆云两兄弟始终不动声色。

“你……”杨骏大怒,将手中酒杯一扔,站起身,未等杨骏开口说话,从大门外走进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脖子上戴着五彩丝系着的五彩凤凰珀,一进门就大声说道:“南方北方都是一朝之臣,一家之人,哪里有自家人打自家人的道理呢?百姓要是知道了,怕是会笑话!皇上要是知道了,一定会生气!”

这两个孩子不是别人,说话的是汝南王的小儿子司马瑾,另一个则是当今太子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也是武帝司马炎寄予厚望的晋国未来的皇帝。

汝南王司马亮平日十分宠溺幼子司马瑾,今日会集百官名士,不期司马瑾竟然会在此时走进来说出这样的话,似怒非怒道:“瑾儿,这在座的叔伯都是你的长辈,你如此莽撞地走进来,难道不知道行礼吗?”继而对众宾客介绍道:“众位见谅,这是本王的小儿子司马瑾,平时疏于管教,有礼数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杨骏问司马亮:“司马瑾?莫不是羊太傅取名的那个司马瑾?”

司马亮笑道:“正是!小儿年幼无知,言行鲁莽,请不要见怪啊!”

“哪里哪里,我看他举止不凡,有胆有识,可谓虎父无犬子啊!”

卫瓘点头笑道:“此子生而不凡,今观其言行亦不凡,不枉羊太傅一番厚爱为他取名啊!”

荀勖也道:“汝南王说他鲁莽,我却看他颇有气度,且很有见识,料日后必成大器!”

司马亮大悦,站起来说道:“多谢诸位的包涵和赞赏,今日本是皇上降旨,命本王在府上设宴召集南北名士,相互交流,天下分裂已久,南北隔阂颇深,此为天下之不幸。天下既然统一,就不应该再有南北之分,拳脚打斗易伤和气,比武一事,暂且作罢吧!”

“也好也好。”

杨骏哪里受过这种气?本想发作,怎料被一个孺子打乱,汝南王司马亮又顺势制止了比武一事,众人点头称是,自己就更加不能反驳,所以杨骏把本来想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众人见汝南王拉出了皇帝的名义,不得不听命于他,纷纷赞同,杨骏心中虽有气,只得忍耐道:“好,那就聊聊文章吧!”

谈至文章,此时的左思,琢磨十载,写得《三都赋》,使得洛阳人士争相传抄,一时竟出现洛阳纸贵的盛况,左思也从过去经常被人嘲弄的小小秘书郎,摇身一变成为晋国第一才子。北人推崇左思的《三都赋》,而南方士子则拿出陆机的《文赋》,并说陆机的文采高过左思。

左思、陆机二人却不说话,其他人倒是越争越厉害,非要分个高下。这个说《三都赋》冠绝古今,那个说《文赋》一出再无文章。司马亮有心平复众人争论,怎料这些文人文斗起来比武斗还要激愤,且司马亮自己对这些文章不过略知一二,真要让自己说,却也说不出什么来。

杨骏笑着对司马亮说道:“都说文人相轻,果不其然啊!”

司马瑾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卫瓘见司马瑾小小年纪似有睥睨天下文士的气度,奇之,待两边争过气后,问司马瑾:“司马瑾,你可读过《三都赋》和《文赋》?”

卫瓘博学而谦卑,无论南北士子都对他敬重有加,所以卫瓘一说话,众士子皆缄默不语,又见卫瓘问司马瑾文章之事,无不好奇着洗耳恭听。

“读过!”

“哦?”卫瓘点点头笑问道,“刚刚众人对这两篇文章争论不休,你怎么看呢?”

司马瑾答道:“我觉得《三都赋》和《文赋》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争议啊!”

“你的话可有依据?”

“当然有!《三都赋》里有一段话写道: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而《文赋》中也有一句话的观点与此相似: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我还记得左太冲先生(左思)曾说过,自己写的诗中,最喜欢的只有两句:‘士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潦。’这两句诗之所以好,正是因为‘缘情而咏志’,可见真正的文人只有所见略同,而不分高下。至于‘文人相轻’嘛……”司马瑾看向其父司马亮欲言又止。

卫瓘道:“大胆说来,没有关系!”

司马瑾见有人给自己撑腰,继续说道:“其实真正的文人是不相轻的,‘文人相轻’出自曹丕的《典论》,其实曹丕的诗赋与曹操和曹植比起来,写得很一般,他对弟弟曹植,是有嫉妒之心,所以才说‘文人相轻’,因为他是皇帝,一言九鼎,时人惧怕他。因此‘文人相轻’这句话才流传了下来!”

在座众宾客没有谈论观点对错,只是对此子有如此见识,纷纷赞许,卫瓘笑着没有说话。

汝南王司马亮道:“稚子孩童,能懂什么?这些不过是你的臆断,就敢在众名士面前胡说?天下名士这么多,只有你说那曹丕是错的?大家不与你争,你就真以为自己是对的了?不过看你年纪小,不愿与你争论罢了!”

皇孙司马遹笑着看了司马瑾一眼。

司马瑾答道:“有理有据,怎么能说是我胡说呢?”

卫瓘问:“哦?理据在哪?”

司马瑾道:“我听说陆士衡刚到洛阳时,也想写《三都赋》,后来看到左太冲的《三都赋》后,赞不绝口,再不提此事了,他们是真的文人,然而没有相轻!”

卫瓘问陆机:“士衡(陆机),是真的吗?”

陆机挺起身笑答道:“是真的,我还曾给我的弟弟陆云写信说,北方有一个粗鄙之人,也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他写的文章来封盖酒翁呢!”

众名士听罢,都哈哈大笑。

陆机接着说道:“等我看到左太冲的《三都赋》后,确实叹服!我若再写,只是取辱,于是我就搁笔不写了。”

卫瓘道:“果然是英雄惜英雄,名士惜名士啊!”

此时在座的名士也有见拙的,也有看汝南王的面子称赞司马瑾的,南北名士纷纷言和,再不提‘文章’二字。

杜预见刚刚还争得面红耳赤的文人名士,因一孺子而解怨释怀,不禁开玩笑道:“我记得此子字徵羽,如今长大,定弹得一手好琴,既逢宴会不如弹奏一曲如何?”

司马瑾见是杜预问话,忙答道:“瑾虽对音律十分喜爱,却一直没有名师教导,虽略知一二,却不精通。”

杜预笑道:“这有何难?今日天下名士聚集于此,还怕拜不得一位师傅吗?我听说士衡(陆机)、士元(陆云)琴艺精湛,不如今日收下这孩子为弟子!”

陆机、陆云闻言连忙作揖,只说自己何德何能?众名士笑他二人谦虚,定要他们弹奏一曲。陆机推脱不过,只得接过琴来,抚琴闭目正身以待,众人见状纷纷如钟而坐,静而不语,鸦雀无声。

一阵清风吹过,此时园内只有风动、草动、水动,仿闻枝摇、叶落,又似有湛湛水波。陆机睁开双眼,轻轻一拨,音弦长荡,余音不绝,继而缓缓而弹,有如锦缎缠绵,愈收愈紧,杂乱却有章,其间轻、重、缓、急、快、慢、放、收,使得一曲之音,其情饱满,令人闻之忘他,忘我,忘一切事,身坐于地而遐想于天际,迷醉其中而不自觉。

一曲奏罢,余音犹在,众宾客却仍陶醉其中,连司马亮、杨骏也都闭上眼睛,摇晃脑袋。慢慢的,人群中渐闻泣涕之声,恍惚间哭声荡于整个庭院,众人惊醒,寻声望去,只见一老者伏于案上痛哭流涕,众人寻声望去,竟是山涛山巨源。

没人知道山涛哭的缘由,旁人只得劝慰一番,哪知越劝他越是哭得厉害,哭得放肆,起先只是伏案而泣,待嵇绍扶起他,他竟抱住嵇绍痛哭不已。众人见山涛如此悲怆,听着有如心割,有的竟也跟着悲伤起来。

杨骏见山涛无故痛哭,大觉扫兴,心里本来烦闷,借说府中有事,于是跟汝南王告辞离开。斗魁跟在杨骏身后,临走时,目露凶光地看了周处一眼,周处觉察到了斗魁的敌意,那不是普通的杀意,那目光冷酷无情似乎嗜血成性,令人不寒而栗。

汝南王司马亮见山涛太不成体统,只得命人扶山涛进内室休息。

山涛既走,有人摇头,有人叹息。有人说他可能是想起了嵇康,否则怎么会抱住嵇绍不放呢?有人说可恨嵇康无情,可叹山涛有义,嵇康当年写了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断交书》,哪知山涛不仅没生气,还在嵇康死后收养了他的儿女,并举荐嵇绍做了官,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一个刻薄,一个海涵。大家都十分赞赏山涛的为人。

待司马亮处理好山涛大哭一事后,继续主持宴会。无论南北名士,皆赞陆机曲妙。汝南王见南北名士终于不再争辩,满意地捋须颔首而笑。

张华问陆机:“此曲美妙,有如甘味,食之不厌,我竟从未听过,不知曲为何名?”

陆机拱手作揖道:“方才我忽然回忆起年少时与家父在华亭度过的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家父最喜白鹤,每日只闻鹤声、水声、琴声,十分自在,此曲就是家父教给我的,至于名字嘛,家父也没有说。如果陆机失礼,还望不要见怪!”

“哪里哪里!”司马亮由衷而言:“士衡乃真名士!才华横溢,实在令本王佩服!若士衡愿意,就收下我这个小子为弟子,如何?”

陆机哪敢推脱,谦逊推脱不才一番后,终于当着众名士的面,收司马瑾为弟子。之后陆机让司马瑾拜识周处,原来这周处与陆机也有师生之谊,不过周处只随陆机学文。

司马瑾拜完陆机,陆机夸赞道:“我见小公子出口成章,见识不凡,想是有名师所教?”

司马亮大笑道:“哪里有什么名师?他自小体弱多病,本王想让他多读些书,但是他自己却偏偏喜爱骑马舞剑,教他剑术的老师也夸他有用剑的天赋,他也懒于读书,所以也没有给他找什么名师,平时他不过跟着族中弟子一起读书而已,不过我常闻夫子夸赞他,也不知是真夸赞,还是奉承我,也就没当一回事,有一日我与宾客谈到曹植的《洛神赋》,他说可以背咏,我不信,不想他果真背得一字不差,我方信夫子说的是真话。”

陆机点头道:“小公子聪慧,他的学识胆识在同龄人中拔乎其萃,我像他这么大时,远不如小公子!”

宾客们纷纷点头称赞,汝南王司马亮大悦,举起手中酒杯与众宾客共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十万大山:1840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