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不断演绎着改朝换代的规律。“黄河水清,气顺则治。”在这里,“黄河”并非实指河流,而是代指中原,即中华大地。而“水清”也并非描述水质的清澈,而是隐喻清朝。“气顺则治”不仅预示着顺治帝作为清朝首位入关皇帝的登基,还意味着在顺治帝统治时期,中原的“气”慢慢变“顺”了,明朝末年的战乱逐渐平息,社会趋于稳定和发展。自顺治帝始统治中原,实乃天意。这也是双关语,意指清朝治下的中国能带来黄河水清与气顺、大治的盛世。
在汉人统治的明朝时期,满清原本是作为客人存在的。然而,当清朝入关并统治中原时,便有了“反客为主”的意味,这正是谶语“主客不分”所要表达的含义。“地支无子”则是对清朝在位皇帝人数的暗示。我们知道,地支共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谓“地支无子”,即意味着在十二地支中去掉“子”,剩下十一个。而清朝的入关皇帝共有十位,加上入关前的皇帝皇太极,共计十一位。“无子”意隐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死在清朝国号建立之前――努尔哈赤死后,其子清太宗皇太极建大清国号,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清太祖努尔哈赤原本占据在长白山一带,这正如颂词中所言的“天长白瀑来”。历史上,“五胡乱华”的事件屡有发生:北宋时期,中原政权与辽金对立;南宋时期,大宋王朝被元朝所灭。如今,明朝灭亡,满清又有一统中原的趋势。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表明:胡人的生机勃勃,可谓“气不衰”。
“藩篱多撤去”意味着清朝一统中原后,会面临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清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撤藩”政策来巩固统治。而“稚子”即指幼子、小孩。在这里,“少年出英雄”意味着尽管年龄尚小,但却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康熙即位时年仅八岁,这样的“稚子”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预示着清朝将会出现这样一些励精图治的少年天子。满清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有一半(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在即位时是不到十岁的“稚子”,这一状况在清朝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满江红·满清入主】
满清崛起,建州部、势如破竹。
努尔哈赤,英明神武,后金初筑。
皇太极来称帝号,改大清、国威更肃。
明朝末,政治腐败,农民怒。
李自成,攻BJ,明朝覆。
满洲人,趁机入,吴三桂助。
中原掀起平定潮,消去三藩贼人怖。
康熙帝,戏擒鳌拜,盛世初。
讲到这里,我们谈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有很多人读了前面的预言,觉得说的确实很准,真不可思议,这个《天机玄图》是不是后人杜撰的?
预言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特点,似乎只有事发以后才一目了然。而在事前,预言总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似乎存心不让人知道得太明白。所以预言常采用暗喻、同音、拆字、甚至五行八卦术语,对从小就学白话文的现代人来说就更困难。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思想跟真正的传统文化已经割裂了。西方的文化传统远没有中国那般博大精深,但西方人在许多方面更珍惜他们的历史,试图从中汲取智慧。很多我们认为不值一题的传统思想,平心而论西方还没有呢。许多人们不理解的问题历史都已经给出了答案,就看我们愿不原意突破思想框框,静下来想一想。
对《天机玄图》的解释很多,影响最大的还是金圣叹的注解。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人,目睹了明清的朝代更替。刚才我们不是解了关于清朝建立的第三十三象了吗?三十三象以前的部分对于金圣叹是历史,因此他解的很清楚。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对三十三象是怎么说的:“此象乃满清入关之征。反客为主殆亦气数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欤。辽金而后胡人两主中原,璜璜汉族对之得毋有愧。”
而从三十四象起就是金身后的事了,金圣叹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符合预言内容的事发生,因而在解这一象时说:“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然既证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将来。吾但愿自此以后,吾所谓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谓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无罪矣。此象疑遭水灾或兵戎与天灾共见,此一乱也。”显然他对于三十四象以后的注解是离题万里的。
【易经中的本卦】
这一象对应着《易经》中的巽卦,其上下卦皆由八卦中的巽卦构成,两者相结合,象征着风云四起的景象。卦辞“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意味着在小事上可以顺利通达,外出旅行时也会遇到身居高位的王侯。彖辞解释道:“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巽卦传达的是柔顺处事的道理,两个巽卦的重叠更强调了这一点。九二阳爻和九五阳爻分别位于下卦和上卦的中间位置,象征着君主行事合乎中庸之道,能实现自己的志向,百姓和臣子都能顺应其统治,从而呈现出“小亨”之象,预示着在旅途中会遇到地位高的王侯。象辞“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表明,两个巽卦相叠显现出风云激荡的景象,君子理解了这一卦象后,就可以伸张正义,走上正道,并向百姓宣传纲常大义。这一象预言了清朝中前期的历史,从清军入关、顺治帝即位,到康熙帝清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天下逐渐从战乱中复兴,展现出小有亨通的景象。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意味着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遵从上级的命令,这对于出征的将领而言是有利的。象辞进一步解释:“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进退都能听命于上级长官,是因为对自己的志向没有疑惑。这对带兵打仗的将领有利,因为只有志向坚定、勇猛无前,才能临阵不慌,指挥自若,最终获得胜利。这一爻描述了清军将帅指挥得当,士卒作战勇猛且纪律严明,很快就消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占领了中原和南方的大部分区域,顺治帝也因此成为了天下共主。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描绘了一幅病人卧床不起,请来巫师招引神灵下凡驱除灾祸的画面。经过一番忙碌,病人的情况开始改善,灾祸也从此消除。象辞“纷若之吉,得中也”指出,九二爻位于下卦的中间位置,因此获得了吉祥。这一爻暗示了顺治帝入关不久就在与权臣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对朝政开始变得淡漠。他在与董鄂妃的爱情中才获得了些许安慰,但董鄂妃的去世使顺治帝心灰意冷,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在与僧人多次交往后,他决心皈依佛门,希求获得解脱。
“九三:频巽,吝。”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勉强服从于他人,内心肯定会感到不是滋味。“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这表明,做事过于牵强会使人心情不佳,愁眉不展,这完全是出于无奈。这一爻描述了顺治帝出家之后,孝庄太后辅助幼主康熙即位的情境。由于四大辅政大臣势力过大,孝庄太后感到非常无奈。为了稳住政局,她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虽然表面上显现出忍气吞声的态度,但她却时刻不忘寻找机会替孙子夺回皇权。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这句话的意思是,外出狩猎时捕获到了许多猎物,因此没有悔恨。“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能够捕获到各种猎物,说明收获非常大。这一爻描述了康熙十六岁时“布阵”擒拿了鳌拜的情景,大臣干政的局面就此结束,为后来他亲政铺平了道路。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这句话的意思是,占卜到九五爻,说明做事情无往不利,也不会后悔。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顺利,但是后来的结局很好。在日干为丁、癸这两天行动,能提高获胜的把握。“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九五爻之所以能获得吉祥,是因为这一爻是阳爻,并且位于上卦的中间位置,象征此人位处中正,能得上天的护佑。这一爻预示了清除鳌拜一党的势力后,康熙从此才真正掌握了皇权。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这是说一个人藏匿在床下面,屋内的财货被盗贼洗劫一空,占卜的结果也不是很吉利。“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此人之所以藏到床下面,是因为上九爻位于巽卦的顶部,已经到了无法前进的地步,这难道不算是凶灾吗?这一爻暗示了康熙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三藩。面对三藩的联合叛乱,康熙镇定自若,沉稳应对。他首先将三藩的叛逆行径公布天下,获得了百姓的拥护。然后大兵压境,由于朝廷军事实力的威慑,三藩中的耿精忠和尚之信两藩先后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奋死抵抗。但因为一意孤行、不得民心,经济状况逐渐恶化,吴三桂最后郁郁而终。
【本象正史对照】
满清民族,其前身为女真族,是我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公元2至4世纪时,他们被称为“挹娄”,5世纪时则被称为“勿吉”(读音为“莫吉”),到了6至7世纪,他们又被称为“黑水靺鞨”,而9世纪时,他们更名为女真。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崭露头角,日益强大。当时的首领努尔哈赤,凭借其出色的领导才能,建立了后金政权。明崇祯九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从此,女真各部在皇太极的领导下逐渐统一。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各地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其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势力最为强大,他们攻占BJ,使得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缢,明朝因此灭亡。此时,已经强大并完成统一的满洲人趁机大举入关。而清军能够顺利入主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起到了关键作用。原本,李自成在攻入BJ后,有招降吴三桂的打算,但大顺军在北京城的洗劫行为得罪了吴三桂。再加上李自成的将领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使得吴三桂大怒之下反击李自成。然而,在激战中,吴三桂失利,不得已与清军联手对付李自成。因此,吴三桂为清军入关开了道。清军入关后,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在经过了短期的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等武装政权以后,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爱新觉罗·福临正式登基,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即顺治帝。
顺治帝登基时年纪尚幼,尚未具备处理朝政的能力。虽然他得到了寡母孝庄太后的悉心教导,但仍然难以避免受到叔父多尔衮(当时的摄政王)的压力。多尔衮智勇双全,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抗清势力,以及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这些都是在他的指挥下进行的。然而,他的独断专行使得年幼的顺治帝陷入了傀儡的境地。
顺治帝也渴望有一番作为。在多尔衮病逝之后,他削除了其爵位封号,并实施了一些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但最终,他未能形成一支以自己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因此在与反对汉化的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上的失意使得顺治帝深陷于与董鄂妃的爱情中无法自拔。再加上与佛教僧人的交往,他渐渐产生了遁入空门的念头。后来,董鄂妃去世,顺治帝的精神几近崩溃。接下来,就是康熙帝隆重登场了。
康熙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当时,清朝百废待兴,朝政基本掌控在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手中。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的野心最为明显。
尽管康熙帝年幼,但他并非一般的孩童。在祖母的帮助下,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表面上与鳌拜一团和气,实际上却在暗中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成熟时将其一举拿下。这就是康熙帝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康熙帝设计让一群少年在宫内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即摔跤),鳌拜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而已,因此没有放在心上。然而,在康熙八年(1669年),正是这群“玩小孩子游戏”的少年将鳌拜擒获。康熙帝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因此,在铲除鳌拜之后,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削藩”了。
清朝时期,存在三藩,即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朝建立以来,他们各自霸占一方,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三藩的武装力量强大,不听从朝廷的约束,有飞扬跋扈之势,给满清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三藩之中,吴三桂排在首位。他积极储备将帅,习武备战,使得“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成为三藩之中“功最高,兵最强”的一股力量。
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因此他决定削藩。吴三桂根本没有想到这位小皇帝会拿自己开刀。他先是试探性地上疏,表示自己很希望削藩。实际上,他等待的是小皇帝的拒绝,但出乎意料的是,小皇帝竟然一口答应了。听到这个决定,吴三桂沉不住气了。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召集部下发动叛乱,改国号为“周”,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随后,耿精忠和尚之信也纷纷响应。
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年轻的康熙镇定自若。当时朝廷中的很多大臣都为三藩势力所惧怕,甚至想主动向吴三桂谢罪。但康熙帝断然否决了这种想法,并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此外,他还撤销了吴三桂的爵位,并将其罪行公布天下,以此赢得民心。终于,在朝廷的军事实力的威慑下,康熙十五年,耿精忠和尚之信先后投降。这样,吴三桂陷入了孤立的境地。此后,他战事屡次失败,经济状况也越来越不乐观,最终在康熙十七年患病而亡。三藩就这样被平定了,康熙巩固了统治,坐稳了江山,在清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治的稳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史学界将康熙平定三藩视为“康乾盛世”的开端。此后,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社会都处于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