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第十四载。
皇城内。
张北玄偕同朱元璋一行刚刚返回。
"嘉靖时期的使命倒是出乎意料地顺利。相较于之前的那位糊涂蛋朱祁镇来说,此人显然更加得体一些。”
每当谈起朱祁镇时,总能让朱元璋忍不住心头生火。
原本以为自己的后裔中绝不会出现让自己如此痛心疾首之人,却未曾预料。
“实际上,嘉靖皇帝天资过人,对自己行为背后的逻辑心知肚明;只因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肯兼顾民生而已。”张北玄试图解释背后的原因。
“这家伙真是太过份了,忘记了前朝因自私自利而导致覆灭的历史教训!”面对如此言论,朱元璋难掩怒气。
对此,张北玄继续分析道:“其实人皆具有自私倾向,多数时候我们只关注自己能否过得舒坦些,往往忽视了大众福祉。”
“但当一个新的朝代,刚刚建立之初,创立者往往深切体会过创业之艰难与百姓困苦生活状态的重要性,并时刻警惕国家安危。”
“然而守成远比开创更为不易。”
“随着政权稳固传承数代之后,在皇宫深宫成长起来的皇帝早已失去了对民间实情的基本认识。”
“对于民间百姓日常所需,如食物与衣着等基本物资供给状况毫无所悉。”
“他们只能依赖身边近臣或宦官来获取信息了解外界情形。”
“因此,在历史上那些饥馑年月里,才会听到某位高高在上的君主询问民众为何不去食用肉类这样荒谬的问题。”
听完这些话后,朱元璋坐在一棵梧桐树下的石凳上沉思良久,周围的其他人朱棣和朱标也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的确,张北玄刚才所述确实切中要害。
当初为了打下这片江山时所目睹过太多血腥场景,见证了不少平民深受压迫之苦难;
脆弱不堪的农民社会体系使得普通民众只能靠老天爷吃饭,稍微一点自然灾害就可能导致颗粒无收,全家挨饿。
经历过无数风浪后的帝王,深知立国初心及其深远意义,也学会了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因此对于张北玄所指出的观点,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因为在他们这些人,幼年时期,身处王公贵族家庭环境中,并不能真正体会到普通老百姓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直到有一天,经历了战乱考验穿上军装亲身体验街头巷尾的真实情景之后,这才亲眼见证了饥饿人群的真实样貌。
正是基于这些难忘体验,
继位之后的朱标,心中始终念念不忘为民办实事的决心,
若非有过这样的生命转折点作为启示,则很可能像历史中其他统治者那样对于庶民生活状态缺乏感知力,
正如张北玄所述,长久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会导致对底层民众生存状况缺乏基本了解。
许久后,朱元璋才缓缓开口打破寂静,
“你的这番见解咱会牢记于心”
“开创新局面虽艰难无比, 然维护现有成果则更显艰巨,这句话必须被传诸后世每一代继承人,并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时刻意识到民众的需求和困苦。”
闻言,张北玄露出一丝微笑回应说:“老朱啊,你英明决断令人钦佩”
朱元璋苦笑地摇头,“说什么圣不圣明的,若没有你这个小神仙帮忙,咱这一辈子恐怕有太多事想不通了。”
“张北玄,嘉靖朝的事情已经摆平,他的那个不成器的孙子的事儿,索性就趁势解决了。”
张北玄点点头:
“老朱你啊如果乐意的话,我自然是义不容辞。”
朱元璋朗声大笑:“那就这么说定了。先休息一天,明日清早再出发。”
“若不好好惩戒万历那小子一番,咱是不会甘心闭眼睡觉的。”
朱棣跟着插嘴:“我也这么想。”
闲聊一阵后,众人都各自去歇息了,
整晚没有什么异常。
次日清晨。
张北玄推开房门走出时,看见朱元璋他们早就已经在门口等了。
“你们到底是什么时候起的床?每次总是当我起床时看到你们已经在等我了。”张北玄颇为无奈地说。
朱元璋带着笑意说:
“做你的小神仙逍遥自在啊,不像咱这些人过得辛苦呢。”
“等忙完了,带你去大保健!”
“好了,不废话了,赶紧动身前往吧。”
张北玄不再耽搁,直接动手,五彩大门开启,朱元璋一行已准备好踏入新的时空之中。
……
那是。
正值张居正去世后五天。
御史雷士帧等人,联手指责潘晟引起了一场风波,万历皇帝勃然大怒,当即罢黜了此人,并责令其告老还乡。
身为曾是宰辅之一的核心人物潘晟,遭到此待遇也让朝廷上下明白,万历有意对这位权倾一时的前首辅,展开清算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