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的三三两两的村民有些瘦得脱了相,今年这一片都遭了灾,捡秋的人又格外多,家家户户存粮早已吃空,只靠着野果、野菜,几乎人人都营养不良。
他们看到常巧之回来,纷纷叫住她,小心地问道:“广城那边灾民多吗?官府有在施粥吗?”
“外面有人在逃荒吗?去哪里的人多一些?”
常巧之听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是准备年后去城里要饭,等到了农时,下了雨再回来种地,便将自己所见所闻照实说了,
“汉城那边山贼多,去广城的人最多,官府也设了粥棚,但是听说那粥稀得能照出人影子……”
村民们顿时有些犹豫,原来到处都是一样乱啊,那跑出去万一死在外面岂不是更惨?
也有人见常巧之比上回来家时看着好一点,便问道:“二丫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发财了吧?”
常巧之苦着脸道:“不行,去城里打短工、当背夫的人越来越多,工价也越来越低,本来当背夫就辛苦,现在不仅辛苦还没钱。”
村民一想也觉得是这个理,不说别人,二丫他爹不就去镇上打短工了嘛。
众人无奈地叹息离去,“唉~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常巧之回到家,见院门紧闭,便用力拍门,屋里传来陈氏大骂,“一天来八百回,跟你们说了,咱家也没粮食呢,咋就不信呢?”
“是我啊!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三丫惊喜地喊道:“是二姐回来了!”
陈氏将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赶紧小跑着过来开门,将她迎进屋后,小心地往两边看了看,又迅速地关上院门。
常巧之挺好奇的,“咋了啊,刚刚骂谁呢?那么大的火气。”
陈氏不屑道:“还有谁总惦记着别人的东西?当然是你奶嘛,如今你奶奶在村里可出名啦!”
三丫快人快语回答,“别人都说她是偷鸡婆!”
以前家家户户不缺吃的,被偷了鸡,只站在门前大骂街坊四邻,自认倒霉便是,但如今谁家里都不富裕,就指着那几只鸡下蛋过年呢。
被偷了鸡的人家不依不饶,循着肉香找到常良有家,还在炉灰里发现了鸡毛。
这次抓到现行,常老太虽然抵死不认,但证据确凿,容不得她抵赖。
本来看在她年纪这么大,赔一只鸡钱也就算了,但由于常良有在分水时的懦夫行为,大家心里早憋着一股气,这回总算找到发泄口,在家里乱砸了一通。
常良有母子如今在村里的名声,狗听了都摇头。
陈氏笑道:“家家都没粮了,她就上门乱翻乱找,好在你爹在镇上扛货,我也没让她进门。”
“我爹这会儿还在镇上吗?”
“一会儿就回来,我们先做饭。”陈氏挪开水缸,揭开一层木板,从地下的陶罐中取出五升米,想想不够又取了两升,“你不在家,油水一少,饭量都跟着变大了。”
四丫在东屋喊道:“娘!五妹又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