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方游骑果然未料到两面包夹,被迫退入狭谷。萧靖寒当机立断,命弓箭手居高临下猛射,同时让骑兵自侧翼突袭,敌军左支右绌,伤亡惨重,余众纷纷溃逃。齐远主力趁势追击,于天黑前收拢五百余俘虏,缴获大量马匹与刀枪。整个战斗用时不多,却成效不小,可算一场小规模初捷。
是夜营中设宴庆功,齐远难得露出笑容,对萧靖寒抱拳道:“九王爷之伏击时机精准,使敌军首尾难顾。此战可大挫其锐气,北境局势略稳。”
萧靖寒谦辞道:“此乃将军之整体部署得当,末将只是辅佐。敌方尚有余党,我们还需加紧剿除。”
齐远点头:“不错。此番胜利有助军心,也能激励老兵。王爷用兵果断,看来非浪得虚名。”
席间众副将也纷纷举杯敬萧靖寒,军中对其“病秧子”名号的疑虑消退不少。部分士兵私下传言:九王爷并非温室花朵,战阵上同样能独当一面。
萧靖寒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若要彻底安定北境,还需更大规模作战。但至少赢得了军营里一部分信服,也为日后搜寻“顾家密档”铺垫了更便利条件。
夜宴散后,萧靖寒回到自己营帐,心腹暗卫来报:“王爷,属下依照您吩咐,已多日留意军仓和老旧档案处,却尚无发现可疑文书。只得知前些年边关多次搬迁仓库,也难保是否被销毁。”
萧靖寒思索片刻:“继续留心,特别是那些看管仓库多年的老兵或文书官,也许知内情。只要找到蛛丝马迹,即刻禀报。”
暗卫领命退下。萧靖寒坐在案前,神情凝重。尽管他在军中威信渐升,却也无法公开搜检。若被某些人与太子勾结,随时可能捣毁关键资料。一想到此,他心中更惦念林轻歌:她那边是否顺利?能否保住证据不被太子篡改?
正思忖时,外头忽有士兵禀告:“王爷,齐帅请您去大帐商议明日剿匪之事。”
萧靖寒收摄心情,立刻起身。既来边关,必须先稳战局,再图后续。
与此同时,京城。太子愈发恼怒林轻歌“闭门不出”,又得知她派人接连购入些名贵药材,似乎真在养伤。加之林家出卖她的计划迟迟未能奏效:林仲业虽然惧怕太子,却又顾念未来形势,始终没把关键“身世证据”交上。太子对林家不满,怒斥几次,令林仲业吓得夜不能寐。
贵妃在后宫也暗暗观察,一旦发现林轻歌有任何大动作,必定出手。但林轻歌始终不踏出王府半步,反而让贵妃下不了手脚。
“哼,这个贱人莫非真伤得动弹不得了?”贵妃心有疑惑,却又不甘心放过,随时留意寿宁宫线报,一旦林轻歌进宫,立即实施毒计。
皇帝最近则忙于边关军报,与兵部商议加大粮饷供给。虽时常派太监打听林轻歌的情况,却并未采取实际行动。自毒茶一事后,他对贵妃与太子的怀疑不曾消退,但碍于战事优先,也不好立即处置。
王府内,林轻歌自祁月楼归来后,一面修养伤势,一面抽空利用医术手段对先帝密令上的霉斑进行“保护处理”,避免进一步破损。她亦尝试解读其中一些残段的字句,希望能获得更多指证当年宫廷黑幕的信息。可惜文字残缺较多,想要恢复需更多时间与耐心。
偶尔夜深时,她会翻看那帛书上的先帝印记,内心既庆幸又悲愤。顾家被屠如此之惨,而真正的密令却尘封在荒楼。如今虽重见天日,但太子父子仍在高高在上享受权势,真是天理昭彰之难。
“必须等时机一到,把它当面呈给皇帝,并有足够人证物证相佐,令太子无法狡辩。”这是她心底最坚定的念想。她也隐隐感到:北境传来的捷报,也许会成为一把利剑,反攻太子的契机。
她每日等候两个消息:
1.萧靖寒在边关的战绩,或有无顺利收服军心。
2.朝中是否爆发重大变故,促使皇帝惩处太子或召见自己。
短短半月,又是焦灼万分的等待。她必须平衡每一步风险,不敢冒然出府或奏报。她清楚太子盯紧王府,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
终有一日,京城传来边关官方捷报:齐远、九王爷率军围剿外邦游骑再度告捷,杀敌数百,俘虏甚多,北境暂告安稳,边陲百姓大大松口气。百官皆在朝堂之上大加称颂。皇帝欣慰之余,也在殿上嘉许了萧靖寒之功,说“九王爷虽年少,但能佐齐远将军建奇功,可见非病躯之人。”
太子在朝堂闻此,不禁面露阴沉,却强撑笑容表示“恭喜父皇”。私下却恨得牙痒:萧靖寒还真在北境站住脚了。若让他乘机树立威望,再与林轻歌的证据呼应,对太子而言将是大难之局。
朝后,太子回东宫立即唤谋士:“必须加紧对林轻歌动手,再等下去,九王爷若凯旋而归,恐怕那密令之事就真要公之于众。母妃也催了多次,不能拖延。”
谋士献策:“殿下莫急。林家那边已经动摇,老家主迟迟不肯交出‘证据’,但我们可直接散布流言,把林轻歌的身世炒大,再迫皇帝下令彻查林家家谱,逼林仲业不得不站队,到时林轻歌必成众矢之的。”
太子点头:“好。本宫再派杀手盯紧九王府,一旦林轻歌敢出府活动,立刻擒拿或刺杀。她若一直不出,我们就用言论攻势,令她百口莫辩。”
果然,几日后,京城里忽然盛传“九王妃乃顾家血脉,藏有逆臣证据”,甚至有人散布谣言“九王妃要图谋劫持皇帝、配合九王爷在边境造反”之类荒诞谰言。市井百姓虽不一定全信,但朝中官员私下风言风语四起。
面对此等流言,林轻歌只得继续维持王府闭门不出,强调身体不适。可这种压力与愤恨也在她心头积聚,等待一次彻底爆发。
正当她忍辱负重之际,一道突如其来的宫旨打破了僵局:贵妃忽然以“娘娘病情复发”为由,宣林轻歌进宫“诊治”!
消息传到王府,暗卫瞬间警铃大作。碧儿、常黎皆说:“王妃慎重,贵妃多次欲对您下手,这次再去寿宁宫,恐怕陷阱重重!”
林轻歌稍作思虑,也知极度危险。可这道宫旨来自皇帝之口:“准贵妃之请,宣九王妃入宫诊病。” 若她拒绝,等同抗旨不尊。皇帝必对她生疑,太子正好抓住把柄。若她硬着头皮进宫,必遭贵妃谋算。但如今已处困境,除非想与皇帝、太子彻底撕破脸,否则只能赴此险局。
“准备好。”林轻歌强抑不安,低声道,“我会带足人手随行。如若宫中真有杀机,我也不再束手待毙。”
常黎咬牙:“王爷不在,您赴宫涉险,我们暗卫也只能带少数人进内宫,护卫有限。请王妃一定小心。若事不可为,立刻想法子突围,属下等愿拼死救您。”
林轻歌心中感动,也暗藏悲凉:自己竟走到此步,连面圣都充满性命之忧。然而事已至此,只能坚决应对。她轻抚怀中密令文书的匣子:若宫里局势再度逼她至死地,她或许就要当场亮出证据,与贵妃、太子撕破脸向皇帝求公断!
“或许……时机已到。”她内心一震:这般冒险,但凡能够当殿揭穿太子与贵妃的罪行,也算为顾家完成夙愿。只是后果如何,无从预料。
是夜,林轻歌做了最坏打算,她将剩余部分文书隐藏于王府密室,自己只带一小段关键印玺帛书,藏于贴身衣袋;若贵妃胆敢对她痛下杀手,她便当场爆发,与其鱼死网破,也不让太子阴谋得逞。
“萧靖寒,你还在边关奋战。等我这番进宫之后,若能保住性命,咱们再携手,把太子、贵妃一举扳倒!”她在心中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