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不同的是陈国庆,凭着自己的一点手艺,每天在家大鱼大肉地享受。
更何况陈国庆是公安,院里的居民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占他的便宜。
大家心里都明白,尽管傻柱可能没察觉到这些细节,但精明的陈国庆肯定一清二楚。
比如急先锋秦淮茹之前的碰壁就是很好的证明,那次易中海和何雨柱在场的情况下都没能占到便宜。
现在易中海不在了,更没有人能完全继承他在四合院中的影响力。
而贾张氏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但这一点皮毛更像是街上的吵架,而不是什么高道德。
因此,大家对她更加反感,没人愿意与一个骂街的泼妇计较或分享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四合院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平静。
陈国庆也有所察觉,但他也不知道这种平静会在何时被打破,事实上,平静很快就会结束。
时间匆匆流逝,新年渐近。
当陈国庆回到宁阳时,他惊讶地发现当地的分局根本不愁肉类短缺。
宁阳位于山区,只要稍微用心一点,就能保证肉食供给;如果不缺肉,只能说人太懒惰了。
而且,这里虽然不允许大家大规模养猪,但是居民们可以在大山里找一处角落放养猪只,十几头猪自由生长。
最后再带上猎来的野猪肉回城,谎称是自己在山上打的。
这种情况早已成公开的秘密,大家都默许了这一行为——反正我没喂养过那些动物,它们全是靠自己捕猎来的。
陈国庆这才意识到,当时的农民是多么聪明,他们看起来质朴憨厚,但有着顽强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智慧。
所以在宁阳,陈国庆不必担心为人们提供肉食的问题。
这里的人带着枪去山里走一圈,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东北人身躯相对其他地方更为健壮的原因之一——当地人的膳食营养充足。
在北京,人们吃肉就像过大节般稀罕;普通家庭要想多吃几口肉,必须攒很长时间。
而在这里,大家根本对吃肉无动于衷,想要吃就随便找个由头,甚至傻狍子因易于捕获而成了桌上常客。
冬天时,漫山遍野的套子到处都是兔子。
大家也都默契地遵守规则:每个人只收取自己下的套,绝不打扰别人的陷阱。
毕竟谁也不缺这顿饭,如果违背约定被抓住,则会非常难堪。
如果换作北京,还能留下给你?怎么可能!当生活充裕之后,素质自然提高。
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时东北人性子 ——因为年轻人精力过剩,吃饭喝足后若不发泄一下怎么能痛快?
于是乎,这种暴脾气渐渐形成,与其说是个性急躁,不如说每个人都想找机会打架。
大街上,一句挑衅:“你瞅啥?瞅咋地?”
便是一句典型的开场白。
随后情况就升级了,这成了不成文的挑衅暗号。
对方问“你看什么?”
而陈国庆回答:“受不了了吧,要不要较量一下?”
对方接着回道:“可以,我正想找个人打一架,来吧!”
无论胜负如何,交手完双方就各自回去处理伤口。
那些害怕疼痛的人通常会避开这种情况,低头直接走掉,对手也不再纠缠,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的人并不值得挑战。
但是,陈国庆不同。
谁跟他对上,都不敢应答那句挑衅的话,毕竟大家打架只是为了发泄精力,并非找虐。
所以在陈国庆当警察之前,没有人敢惹他。
毕竟,陈国庆自幼就天赋异禀,在学校里,连习武之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后来没有了合适的对手,他逐渐不再出手,觉得没有意义。
而在这一年做警察的经历中,虽然也有几场硬战,但在他面前也都不够看。
在宁阳陪沈秀萍待了三天之后,陈国庆返回了帝都。
恰逢年底休息,不必当值,所以他也得以轻松过节。
回到四合院后,阎埠贵迎上来问候:“小陈,上班回来啦?”
陈国庆点头称是,随后反问道:“这么快要过年了,四合院怎么这么安静?”
阎埠贵叹了口气说:“大家都去医院了。”
陈国庆愣住了,赶忙追问:“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去医院?有人生病了吗?”
阎埠贵解释道:“还不是为了抢购年货。
过年将近,大家去排队买商品,结果有几个插队的,刘海中说了几句,结果打起来了。
大院里的其他人试图劝阻,也卷入了混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