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自茶馆与李斯深入交谈后,李斯的谋略与见解便如烙印般刻在他心间。嬴政认定,李斯是能助力自己在秦国朝堂施展抱负、推动秦国迈向昌盛的关键人物,于是决心尽快向父王庄襄王举荐李斯。
此前,嬴政已与吕不韦提过李斯,吕不韦对这位神秘的贤能之士也充满好奇。
这日,嬴政在自己的府邸中踱步沉思,神情凝重却又满怀期待。他深知此次举荐意义非凡,不仅关乎秦国未来的走向,更关联着自己能否在朝堂稳固根基。思索再三,他觉得有必要再次与吕不韦深入商讨举荐的细节。
不多时,吕不韦应召而至。吕不韦踏入房间,见嬴政眉头紧蹙,正不停踱步。他微微欠身,恭敬说道:“公子,此前听您说起李斯,想必今日找不韦,是有更详尽的打算?”
嬴政快步迎上前,急切且激昂地说:“吕公,正是!上次与您提过李斯后,我日夜思忖,越发坚信此人乃秦国崛起之关键。我决意尽快举荐他入朝,可朝堂局势波谲云诡,还望吕公为我指明前路!”
吕不韦微微点头,神色认真:“公子,上次听您所言,这李斯确实有过人之处。可朝堂之上,公子成蟜与华阳夫人一党必定不会轻易放过助力您崛起的契机,他们定会全力反对李斯入朝。此事难度不小。”
嬴政眼神坚毅,双拳紧握,语气铿锵有力:“本公子早有预料!但李斯之才,犹如黑暗中的火炬,能为秦国照亮前行之路。哪怕荆棘满布,我也定要将他举荐给父王!吕公,还请您不吝赐教,我该如何破局?”
吕不韦踱步至窗边,凝望窗外,沉思良久。突然,他转身,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说道:“公子,我们可先从一些中立的大臣入手,这些人虽未明确立场,但对秦国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考量。我们向他们阐述李斯的才能以及他能为秦国带来的变革,争取他们的支持。”
嬴政面露思索之色,问道:“吕公,具体该如何说服这些中立大臣呢?”
吕不韦神色郑重,双手背后,说道:“公子,您可准备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内容涵盖李斯的背景、才能、变革策略以及对秦国未来发展的规划。将这份计划书呈递给中立大臣,让他们清楚认识到李斯入朝对秦国的积极意义。同时,您还需亲自与他们会面,以您的赤诚之心和对秦国炽热的爱打动他们。记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事半功倍。”
嬴政重重地点头,眼神中燃烧着决心:“吕公所言极是,我这就着手准备计划书!可公子成蟜与华阳夫人那边,定会不择手段地阻挠,我们该如何应对?”
吕不韦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他们必然会有所动作。我们需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他们有破坏之举,我们便及时揭露他们的意图。比如,若他们散布谣言诋毁李斯,我们便以事实为依据,公开澄清,让众人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就说那谣言若称李斯出身低微难堪大用,我们便列举古往今来出身平凡却成就大业之人,再摆出李斯的学识见解,让谣言不攻自破。”
接着,吕不韦又补充道:“另外,公子在与中立大臣接触时,可暗示他们未来秦国变革成功后的前景,让他们明白支持李斯,就是支持秦国走向强盛,这对他们自身的仕途也大有裨益。秦国若能称霸六国,他们作为有功之臣,地位荣耀自然不在话下。”
嬴政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期待:“吕公,经您这么一说,我思路清晰了许多。我这就按您说的去做,先争取中立大臣的支持。只是不知该从哪几位中立大臣入手最为妥当?”
吕不韦稍作思考,说道:“可先从王绾、冯去疾着手。王绾为人正直,一心为秦国发展考虑;冯去疾则颇具远见,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这二人在朝堂颇具影响力,若能争取到他们,便如同打开了局面。”
随后,嬴政与吕不韦细致商讨了举荐的具体步骤与时间安排。嬴政决定,先精心准备好计划书,挑选出几位可能争取的中立大臣,逐一登门拜访。
商议过程中,嬴政在房间里时而快速踱步,时而停下与吕不韦热烈探讨。他的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然看到李斯在朝堂上施展才华、助力秦国崛起的景象。
吕不韦看着嬴政,心中暗自欣慰。他深知嬴政志向远大,而李斯的出现,或许真能成为嬴政实现抱负的关键助力。他决定全力支持嬴政,助他度过这关键阶段。
商议完毕,吕不韦告辞离开。嬴政望着吕不韦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起誓,一定要成功举荐李斯,让秦国踏上变革图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