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天,嬴政忙得不可开交。他一方面精心梳理李斯的变革计划,将其详细地呈现在计划书中,逐字斟酌,力求将每个细节都清晰阐述;另一方面,按照与吕不韦商议的名单,频繁拜访中立大臣。
嬴政来到王绾府中,王绾恭敬相迎。宾主落座后,嬴政猛地站起身,双手握拳置于身前,目光炯炯有神,慷慨激昂地说:“王大人,本公子今日前来,肩负着秦国未来的使命!李斯,这位绝世贤才,他的谋略犹如璀璨星辰,能指引秦国在这乱世中脱颖而出!您看,” 说着,他俯身双手将计划书恭敬地递给王绾,“这是他为秦国量身定制的变革之策,每一条都关乎秦国的兴衰存亡!”
王绾接过计划书,仔细翻阅,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许久,他开口道:“公子,这李斯所言,确有独到之处。但朝堂变革,兹事体大,贸然推行,恐生变故。”
嬴政向前一步,身子前倾,双手撑在桌案上,目光紧紧锁住王绾的双眼,言辞恳切且充满激情:“王大人,如今战国纷争不断,秦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变革,是秦国唯一的出路!李斯之才,正是我们乘风破浪的利刃!” 说罢,他攥紧拳头,在空中有力地挥动一下,“我明白变革之路布满荆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有何困难不能克服?大人一生为秦国鞠躬尽瘁,难道此刻要眼睁睁看着秦国错失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恳切,“为了秦国的千秋霸业,恳请大人与我携手,共推李斯入朝,共铸秦国辉煌!”
王绾微微摇头,面露忧虑之色:“公子,变革虽好,但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李斯虽有才华,可如何确保他能应对这些复杂局面?”
嬴政目光坚定,语气沉稳而有力:“王大人,这正是我看重李斯之处。他不仅有卓越的谋略,更有应对复杂局势的智慧。他深知变革不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逐步瓦解各方阻力。比如在推行新政时,他提出先从一些无关贵族根本利益的事务入手,待众人看到成效,再逐步深入。而且,我也会在背后全力支持他,有我为他撑腰,何惧那些势力?”
王绾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公子所言虽有理,但此事重大,容我再与家中幕僚商议一番,三日后给公子答复,如何?”
嬴政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微笑:“好,本公子静候王大人的答复。相信王大人定能做出对秦国最有利的选择 。”
嬴政又来到冯去疾府上。冯去疾见是嬴政,连忙行礼。嬴政笑着摆摆手,快步走到冯去疾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冯大人,不必多礼。今日,我带来了秦国崛起的希望!”
冯去疾接过计划书,认真研读。看完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公子,这计划书所写,颇具前瞻性。这李斯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高见。”
嬴政微笑着,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兴致勃勃地介绍了李斯的情况,随后双手张开,掌心向上,激情澎湃地说道:“冯大人,秦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李斯的谋略,将为秦国开辟一条通往巅峰的康庄大道!您向来独具慧眼,定能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一旦实施,秦国必将国富兵强,称霸六国指日可待!” 他眼神坚定,凝视着冯去疾,“大人,秦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让我们一同为秦国的荣耀而战,支持李斯,就是支持秦国的未来!” 他攥紧双拳,微微颤抖,仿佛此刻已置身于秦国称霸的辉煌场景之中。
冯去疾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说道:“公子,我认可李斯的才能与这份计划的前景。但我听闻公子成蟜和华阳夫人一党对李斯入朝极为抵触,他们在朝堂势力庞大,我们若支持李斯,恐怕会遭受他们的打压。”
嬴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冯大人,不必担忧。公子成蟜和华阳夫人一党虽有势力,但他们的行为多是为了一己私利,不得民心。而我们是为了秦国的未来,为了万千百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他们又能如何?况且,我已有应对之策。在合适的时机,我会将李斯的才能与计划呈于父王面前,只要父王认可,他们也只能遵从。大人难道不想成为推动秦国走向辉煌的功臣,而甘愿被那些只图私利之人束缚?”
冯去疾听后,眼神逐渐坚定:“公子所言让我茅塞顿开。既然如此,我愿意支持李斯入朝,愿为秦国的变革出一份力!”
嬴政大喜,双手紧紧握住冯去疾的手:“冯大人深明大义,秦国能有大人这样的臣子,实乃万幸!待李斯入朝,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开创秦国的新局面!”
每一次拜访,嬴政都带着十足的诚意,向大臣们讲述李斯的才能与秦国的未来。大臣们听后,虽未立刻表态,但不少人露出了思索与认同的神色。
在此期间,嬴政也没忘记与李斯保持联系。他将与吕不韦商议的结果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告知李斯,让他做好入朝为官的准备。李斯听闻后,对嬴政的信任与支持感激不已,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满怀期待。
嬴政清楚,前方或许还有诸多艰难险阻,但他毫无惧意。因为他坚信,只要有李斯的辅佐,秦国必将迎来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