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护院的头上便不知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贺之转头去瞧,却见叶蓁站在三丈开外的院中,手中拿着一个小巧的腕弩正向护院瞄准。她仍旧是一袭白衣,另一只手还拿着毛笔,应当还在课中,是听到声音出来的。他赶忙与她见礼,算是打了招呼。
叶蓁回礼,转头看向护院,面无表情地道:“将你刚刚的话再讲一遍!”
护院理直气壮,只开了个头,叶蓁又按下了腕弩,护院想躲,没成想射出的东西速度极快根本无法躲闪,他的额头又挨了一下。
“告诉你的贵人,我听话并不代表是听他的话,不给你们找麻烦是因我自己不想麻烦,你的安逸是我赏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在此狐假虎威不识抬举!下次若不经我同意擅自拦人,不用你的贵人,我有的是法子治你!”
护院还要说什么,被旁边的同僚一把拉住。他附耳道:“她连王爷都不放在眼里,王爷也只能哄着。莫要惹恼了她,出了事谁都担不起。此人是桓之公子的长兄,舒将军的嫡长子,十三岁便将匪寇逼上乌山还乌山镇安宁的少年将军,你我同样惹不起。”
护院一听,面上的不耐立刻转变为崇敬,迅速整理衣装向贺之行了一礼,退到了一旁。
贺之淡然回礼,再次看向叶蓁时,她已收起腕弩正若有所思地望着他。四目相对,她从容移开目光,身子一侧,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待贺之进房,叶蓁向甜樱吩咐道:“你去同先生讲,今儿的课便到这里吧,你若有什么想学的,教你便可,这边便不用你伺候了。”还没有等甜樱回答,她又转向香桔,“奉茶。”
贺之看着叶蓁的一举一动,直觉得她过于少年老成,根本不像十一岁光景的小女子。
隔着书案,贺之与叶蓁相对而坐。他将来意简单转达,取出袖中的丝帛,展开,放到了叶蓁眼前。
叶蓁先是仔仔细细地将丝帛上的字瞧了一遍,待读完又盯着上面的一幅如半截下肢一般的草图研究了好一会儿,而后,她问:“为何要费力做这义肢?”
香桔奉上茶水和点心,默默退了出去,本想关房门,想了想只关了一半,另一半则有她在外守着。
只剩下贺之与叶蓁二人,他才开口:“我曾将以吴平为首的匪寇逼上乌山,镇上的百姓奉我们为英雄,但我们的损伤却极为惨重。吴平有个手下被他唤做郭二,是祁国人,身高只有四尺,喜用大刀,力大无穷,擅攻下盘,总是生生将人腿砍断后再取其性命,与他交战之人非死即残,如今营中断腿的将士已达四十余人。”
“可有抚恤?”
“自然有。虽说战场无眼,将士伤残并不少见,朝廷也会妥善安置,只是,戚军医总觉得至少能让他们在离开军营后与常人般行走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否则他们迟早会成为家中累赘。”
叶蓁默默点头,一本正经地道:“叶蓁学到了,行医之人不能只治身疾,还要顾及心疾及思虑病人的生存之道。”
听到此话,贺之抬头迅速瞧了叶蓁一眼:“姑娘学过医?”
叶蓁老实回答:“学过六载。”
“姑娘果然聪慧过人。”
闻言叶蓁也抬头去瞧贺之,见他正打量着自己,她收回视线,继续看丝帛。而后又道:“小女从未见过此物,不敢妄言,请将军稍后,小女将想法写下,若觉有用,可带与军医参详。”
贺之赶忙致谢:“有劳姑娘。”
叶蓁便不再理会贺之,依着自己的想法写了起来。贺之不敢打扰也不好离开,百无聊赖四下环顾,视线停留在她身旁那精巧的腕弩上。军营中的弩大而重,所用箭矢均为特制,虽然威力大擅远战,但携带并不方便,造价也高。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腕弩,那会儿也未能看清所用箭矢是何形状,又不方便拿到眼前去看,便伸长脖子想去看个究竟。叶蓁余光瞥到,右手仍奋笔疾书,左手伸出一根手指,将腕弩一点一点地戳到了离贺之更近的地方。
贺之回神去瞧,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笑,想着这才是小女子该有的娇憨可爱,原来她也不是桓之口中的木头人。
“多谢!”贺之拿过腕弩,许是不想打搅她写字,声音放得极小。
“不谢,喜欢送你。”叶蓁写信的手仍旧未停,头低垂着,声音也极轻柔,却一点都无敷衍之意。
贺之喜出望外,再次道谢。此时叶蓁已写完回信,放下笔,等待墨干之时,她看着贺之手中的腕弩道:“虽然体型小了,但威力不够,杀不死人,顶多如将军所见那般吓唬人,用在战场上不合适。”
“最长射程有多少?”
叶蓁举目向外:“这院子长不足六丈,宽九丈,小女能测到的,最远便只有这九丈,大多八丈以内。只是,从六丈之后射出的铁球威力便会减弱,三到四丈最厉害。”
“铁球?”贺之找到腕弩的弹匣,打开,取出两粒如红豆粒大的铁球,掂了掂份量,“空心?”
“实心,只是,里面非铁质,为木质。”
“为何?若换为铁质威力岂不更大?”
叶蓁颦眉:“铁球这般大小的重量比现今的重了不止一倍,问题还是处在弩机上,因小,力量达不到,若换了全铁质实心,射程便又不能保证,这几日小女拆拆装装,总不得要领。”
贺之奇道:“此物莫不是姑娘亲手所做?”
叶蓁微微点头:“小女身型瘦小,若与男子交战不占优势,本想做此腕弩防身。”
“防身。”贺之在心中重复着这句话,再抬头看向叶蓁时,眼中多了一丝怜爱。他道,“待在下带回研究一番,若想到办法便来告知姑娘。”
“多谢将军。”叶蓁讲时面无表情,眼底却有了一丝柔软的情绪闪过,被贺之成功捕捉。
贺之不自觉地笑了,接过叶蓁递来的回信,道:“若真成了,算作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