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再次受到了天大的雷击,李世积这小子这会加封受赏的,可谓是荣誉满身,但是呢,这一会,我长孙无忌就想问了,李治你的舅舅坟头草这会儿是不是老高了?
好家伙,合着是不是你们都姓李,所以你们才是一家人?
亲舅舅和你不一个姓,还真显着是外人了呗!
长孙无忌只觉得自己对李唐的一片赤胆忠心此刻瓦凉瓦凉的。
【到唐高宗时,李积已经是三朝老臣了,李积在高宗朝一直官运亨通。
之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相继出事倒台,李积依然如鱼得水。
李积能够二次画图凌烟阁,位列三公,这些都说明李积越老越世故,越老越知道顺从唐高宗李治。这也不处处体现了李世积的格局高、有智谋。
这一点也许跟李世积的家庭出身有关。他出自大富之家,奴仆无数、存粮堆积如山;但李家并不是为富不仁之辈,李世积和父亲李盖都乐善好施,经常赈济贫困,即使跟自家毫无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也都大度的进行救助,颇有些“侠”的作风。
李世积投奔瓦岗后,考虑到“兔子不吃窝边草”,劝说翟让不要在家乡附近劫掠,转而前往“商旅之会,御河在中,舟舰相属”的荥阳、梁郡。
通过抢劫来往船只,瓦岗队伍发展迅速,规模扩张到上万人,也因此被出自关陇贵族的李密看中。
公元617年瓦岗军袭夺黎阳仓,其实是出自李世积的建议。当时正值中原地区爆发洪灾,朝廷赈灾不及时,每天饿死的百姓多达数万人;徐世积向李密建议:“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
饥饿加速了隋王朝的覆灭,但也成了起义军手中的武器,瓦岗军先后占领回洛仓、黎阳仓,成了他们一度傲视中原的最大资本。
公元618年,李密败给王世充后投奔李渊,但此时的李世积仍在坚守他辖区内的黎阳等十多个郡,与当时李唐占据的关中、河东地区并不相接。
不久后,曾经的瓦岗同僚魏征前来分析形势,李世积决定归顺李渊。
但他认为,自己镇守的十多个郡并不是自己的,而是是李密的,所以他不能用这些资本为自己寻求富贵:“吾若上表献之,是利主之败,自为功以邀富贵也,吾实耻之”,所以他派使者前往长安,把辖区内所有人口、库府、兵马、粮草等数据报告给李密,请他献给李渊。
李渊得知后感叹道:“徐世积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由此对其赐姓李,并委托其和郭孝恪全权负责经营虎牢以东地区。
同年,李密叛逃,被唐将盛彦师设伏袭杀。李渊派人把李密首级送去黎阳,以观察李世积的反应。
这其实是个大难题,如果李世积无动于衷,会显得无情无义;但如果反应过激,也有可能陷自己于绝境之中。
但李世积并没有患得患失,他大大方方的上表李渊,请求让自己为李密下葬;在收到李密遗体后,他率领麾下全军素服,以君臣之礼将其风光下葬,由于李密向来得人心,许多将士痛哭以至呕血。
但在葬礼完毕后,李世积率领将士们继续为大唐效忠,从头至尾坦坦荡荡、公私分明,他的这番举动,再次博得了包括关中贵族在内的天下人的敬佩。
而后来唐军攻破洛阳、俘获单雄信后,李世积曾表态愿意用自己所有爵位、待遇来换取这位老友一命;在被李世民拒绝后,他毫不避嫌前往刑场,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为单雄信送行,并承担了照顾其妻儿的责任。】
“若是淮阴侯能像此人一样多一些情商,那么乃公也不会默认她们对功臣痛下黑手了。”
刘邦看到了这里,心情有些失落。他曾经也有一群忠心的好兄弟,也有那种决胜千里不败的将军。
韩信是建立大汉最大的功臣之一,他一个人解决掉的敌人占整个大汉立国基础的一半以上。其实扪心自问,刘邦自己也是有些是在嫉妒他的。
他,太年轻了。而他,老了。
但是,“乃公一个得了天下的人,难道就没有一点容人之量了吗?”
韩信很年轻,而皇帝身体早就不行了,但是皇帝信任他的本事,可他的情商却和本事不匹配,让皇帝很难相信自己去了以后,韩信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淮阴侯啊淮阴侯,若是你能有天幕之人的情商,我汉家岂会少了你的余生和一切荣耀?”
【李积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不会像褚遂良那样当面怼当今皇帝,唐高宗李治,他侍奉唐高宗李治的准则就是顺从、顺从、再顺从,偶尔再拍拍唐高宗李治的马屁。
李治,一个想学习他父亲成为一个千古一帝般的天子,但始终没有他父亲的本事、手段、格局。褚遂良这个人很正直,是唐初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和谏臣,也是李世民秦王府的老人,由于比较年轻,所以二凤一直都在培养他为下一代皇帝。
但是李治不是李世民,所以褚遂良这把李世民留给下一代皇帝的尺子也成不了魏征。
面临长孙无忌的强势,延续贞观之治不给李治自己上手的机会,这一点上不说皇帝,那些新晋的大臣也会心里扎根刺的,贞观再好,但是那是前朝了,前朝的政策虽然很好但是不改变他怎么证明本朝的实力?
而褚遂良每每正直的发言,除了让李治羞愧和暗地里记仇外,并不能真正的起到让皇帝知错能改的目的。
根据历史记载,李治每每被这些贞观老臣怼的下不来台的时候,只能面子上装作知道错了,回到后宫大发脾气,而此时只有武则天在帮他出谋划策。
武则天是个女人,纵然权谋手段再高,出身后宫,手段也不是正大的阳谋。
所以,很知道摆明自己身份,率先顺从新皇帝所有旨意的李世积就理所当然的承受了这个天下最新的两个至尊所有的恩宠。
“(唐高宗)上语及隋炀帝,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积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由此可见,谦虚、谨慎、少说话的李积,必要发言时也努力做到既要拍皇帝马屁,也要顺着皇帝,更要不得罪人,论明哲保身,李世积做的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
在唐高宗李治更立皇后的问题上,李世积说:“此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由此,唐高宗李治在斗倒了反对自己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贞观老臣后,第一件事就是废掉王皇后,立自己心爱的武则天为后。
世人都知道长孙无忌不可能谋反,而褚遂良也不可能成为谋反的帮凶,但他们就是以这种罪名被剥夺了一切功名贬为庶人流放在半路死掉的。】
“这个长孙无忌也是个傻的,你本事很大又如何?这偌大的中夏难道还会少了人才不成?”刘彻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