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历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整理而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科举百年祭之际在厦门大学召开“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后,至今已举办过九届。从研讨会的名称来看,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除第二、第三、第四与第九届外,其余五届均为国际性学术研讨会。第三、第四届研讨会虽未以“国际”冠名,但也有来自外国学者与会。从研讨会的主题来看,九届会议从围绕“科举制与科举学”这一基本主题到“东亚的书院与科举”、“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主题稳中有变,横向拓展,纵向深入,呈现多元化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还非常重视域外科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推动了科举学国际化的纵深发展。〔11〕从参会的域外国家(地区)数来看,由于第一届研讨会恰逢科举百年祭,因而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学者与会,域外国家(地区)数最多。从第五届国际研讨会开始,参会域外国家(地区)数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增之势。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研究科举考试的中外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与学术争鸣的平台。但从举办地来看,境外承办只有两届,科举学的国际化主要还是国内国际化。未来,科举学国际化应逐渐从国内国际化迈向国际国际化,使科举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性的显学。
参考文献:
〔1〕刘海峰.科举制——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J〕.中国考试,2005(1):13-15.
〔2〕孔杰.论科举制的西传历程〔J〕.安康学院学报,2008(4):67-68.
〔3〕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82.
〔4〕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447.
〔5〕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J〕.2005(1):19.
〔6〕韩宁.英语互联网世界中的科举,刘海峰主编.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778-784.
〔7〕吴光辉.日本的科举研究:“科举学”的外部视角〔C〕.“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2005:711.
〔8〕丁克顺.越南科举的历史与研究状况〔C〕.“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2005:245-246.
〔9〕鲍列夫斯卡娅.俄罗斯的科举学:从历史到教育的视角〔C〕,“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2005:731.
〔10〕唐滢.美国的科举学〔C〕.“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厦门大学,2005:727-728.
〔11〕潘晓明.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126.
World Influenperial Examinatiohe Iionalizatio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Ma Jie
Abstract:Imperial examinatio only boosts the cultural perial examinatio Asia,but also 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erviatiohe iionalizatio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is under way due to the world influenperial examinatioerdisary paradig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researd the realistid wnifiperial examinatiohe iionalizatioed iribution of sd research data,the researethod as well as the iional the future,the iionalizatiorahe iionalizatiohe iionalization abroad,a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will bee a prosperous iional study.
Keywords:imperial examinatio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world iionalization
作者简介:马杰,女,山西大同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厦门 361005)
(责任编辑: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