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十国霸途 > 第四十四章 布局茶业实为情报

第四十四章 布局茶业实为情报

祭礼结束之后,王政被邀请品茶。

王政端起茶瓯,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问道:“请问里正,现在喝的这是什么茶呢?我在茶铺里看到过吉苑里出产的研膏茶,莫非这就是?”

“正是研膏茶!”里正张老爷显得十分自豪,继续介绍道:“我们吉苑里生产的茶叶,主要是通过蒸青、压榨、烘焙制作成茶饼,我们称作研膏茶,所谓研膏,就是在制作中通过压榨而去其茶膏。”

王政在家里喝过这样的研膏茶,味道一点也不像中国的绿茶,倒像是加了牛奶和糖的英式红茶。记得好像小日本就一直流行喝煎茶,这蒸青茶要比炒青茶苦得多,所以小日本喝茶喜欢配甜点,用甜食来压制茶汤的苦味。王政没想到,眼下这个时期的片茶虽然也是蒸青茶,但它却并不苦,因为研膏这一道工序,苦味儿早被研出去了。虽然好喝,可是这茶泡起来可就讲究了。

想来恰是这个时期,煎茶法代替了煮茶法而成为主流。煎茶,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区别于汉魏六朝的煮茶。根据陆羽《茶经》,煎茶茶艺的程序有:备器、择水、取水、候汤、炙茶、碾罗、煎茶、酌茶、品茶等。由于研膏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使得在备茶上就有几道工序,包括炙茶﹑碾茶和罗茶三项。茶叶有粗、散、末、饼四类,而以饼茶为主。无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都须碾成茶末而煎用。若用散、末茶,或是新制的饼茶,则只需碾罗而不需炙烤。散茶直接碾罗成茶末,团饼茶则要经炙、捣后碾、罗成末。

煎茶是从煮茶演化而来的,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的。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特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为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二沸时下茶末,三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

此时,里正张老爷转而又上了另一种茶,说道:“请刺史大人再品此茶。”

王政闻了闻,又品尝了一口,和刚才的茶不一样,但又不知道是什么茶,只好笑着反问道:“不是研膏茶了?”

张老爷微微一笑,说道:“现在,我们的工艺更进一步了,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名贵的香料膏油,印制成茶饼后光润如蜡,煎点时,乳泛汤面,与镕蜡相似,因此,我们决定把这品新茶称为蜡面茶。”

“蜡面茶?”王政这才想起,上次陪张廷晖和阿霞姑娘去茶铺,隐约听到张廷晖和茶铺掌柜提到此茶。

里正张老爷肯定道:“对,这款蜡面茶还没有定型,我们茶场的几位师傅还在摸索阶段,茶场里只有从福州带回来的样品。我们现在喝的就算从福州带来的样品。不过,造茶师傅已经把蜡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下来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吉苑里的蜡面茶就可以进入茶铺,摆上货架了。”

随后,里正张老爷让副里正张廷晖带刺史大人巡视茶场。王政跟随张廷晖踏进了吉苑里的茶场,见到了几位师傅,于是虚心地学习起来。

师傅们告诉王政,目前场子里生产的成品茶可分为两类,一类叫草茶,一类叫片茶。做草茶比较简单,将新摘的茶叶漂洗干净,摊入蒸笼,蒸到由绿变黄,晾至半干,用炭火焙干即成。做片茶比较麻烦,在把茶叶蒸熟以后,还要用布包起来,放进大木榨里使劲挤压,挤出一部分苦汁,再放进茶臼里捣成茶泥,然后再将茶泥挖到陶盆里,加入泉水,反复冲洗,尽可能地把苦涩成分除干净,最后再放进茶模,压成不同造型的小茶砖,并放在竹笼里烘焙至内外干透。

简而言之,草茶就是蒸青散茶,而片茶则是蒸青研膏茶,并且还是压成茶砖的蒸青研膏茶。

其中一个师傅解释道:“这研膏茶,是由茶焙作坊制作的独特茶品。一般来讲,其他地方的茶品都是通过草茶来制作生产蒸青茶。而像我们茶场这样的茶焙作坊,就采用了独特的制作工艺,把蒸青茶也研末和膏,压成茶饼,制作成了研膏茶。”

另一个师傅补充解释道:“其实,所谓研膏茶,不过就是加工时多了一道研膏的工序。而所谓研膏,其实就是通过压榨、舂捣、揉洗、研磨等方式,将茶叶里的苦汁排挤出去,使成品茶甜而不涩,香而不苦,甘香厚滑,入口绵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