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小康答应着,端起碗往隔壁走去。
肉面不多,大爹二爹家人不少,可是也只能每家送一碗。
大爹二爹家吃好吃的时候也会给奶奶送来一碗,奶奶舍不得吃,都让小康吃了,孩子让奶奶也吃点,老太太总是说自己不喜欢吃,一边看小康吃一边笑,感觉比自己吃了都香。
来到大爹家,大娘已经做好饭了,把山药剁成泥再和些好面进去,放在火上蒸熟,那时候都以粗粮为主,有好面也算是他们眼中的好吃的了。
“我正准备让你弟弟送些过去给你和奶奶吃呢。”,大娘见小康端着碗过来了,怕孩子烫着,急忙上前接住。
“哇,好香啊。”,弟弟闻见肉味凑了上来。
大爹家的这位堂弟和小康同岁,俩人整日里在一块玩,最是要好。
弟弟和大爹一样,红彤彤的脸,比小康壮实多了,也许是生活条件不好,每天都是喊饿。
平日里很少能吃到肉臊拉面,见小康端了过来,哪里还能忍得住,拿起筷子就要去碗里夹肉。
“你都吃了七八个山药丸了,不敢再吃了,只能吃一口,给你爸爸端过去。”,大娘看见拍开了弟弟伸过来的手,从碗里夹起一块肉,放到弟弟嘴里。
她也想让孩子多吃点,可是一家五口,两个姐姐还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丈夫干了一上午的活,也需要补充,哪能都给他吃。
弟弟把那块肉嚼在嘴里,慢慢的抿着,就是不肯咽下。
“妈妈,我再吃一块好吗?”,弟弟没吃够。
“不行,就这么几块,还是奶奶给送的,让爸爸和姐姐们也尝尝。”,大娘扭过脸去,不敢看他。
“哇。”,弟弟年幼,吃不上肉,大声的哭了出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大娘骂道。
大爹一家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他为人木讷,只会埋头苦干,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小康虽然没有父亲,可妈妈毕竟在城里工作,吃喝都要比弟弟好些。
小康看见心里也疼,用手指轻轻的戳了下弟弟,给他使了个眼色。
弟弟会意,转哭为笑,跟着小康走了出去。
“我有两根骨头,咱俩一人一根啊。”,小康从碗里挑出一根带肉比较多的骨头放在弟弟碗里,然后就走了出去,给二爹家送面去了。
“来,奶奶再给你挑些面条,多吃点。”,同样是孙子,奶奶哪能不疼,拿了个新碗给弟弟,从碗里挑出半碗面条,又从菜锅里舀了些菜给他。
弟弟抱起碗,狼吞虎咽,半碗面条瞬间被一扫而光,只是那根骨头却舍不得吃,攒在最后。
弟弟吃了七八个拳头大的丸子,又吃了半碗面一根骨头,终于是吃多了,哈哈的喘着粗气,坐都坐不下。
“哎呀,让你不要多吃,见到好吃的命都不要了,去外面走几圈去。”,大娘看见儿子吃多,嘴上骂着,眼里却有几滴晶莹的东西在打转,绕了几圈,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卫国回忆起堂弟,这一幕总会涌上眼前,弟弟你在天国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