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的记忆中爸爸的样子一直很模糊,他去世的那年小康才4岁,脑海中和爸爸有关的镜头只有两个。
两个镜头到底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小康也说不清楚。长大后分析了一下,一个画面中的父亲孔武有力,一个身体虚弱,终于搞清了前后。
第一个镜头中并没有爸爸的样子,他记忆中只有一句话。
“都怪你馋,吃什么鸡啊?把孩子烫成这样,好了吧?”。
然后一双有力的大手就把自己抱了起来,飞快的冲向了医院,至于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张卫国的胳膊上有一处烫伤的痕迹,听奶奶说妈妈怀了弟弟的时候,有一天想吃鸡,爸爸上班去了,小姑姑那时候还没有结婚,就随奶奶一起在城里照顾嫂子。
听见嫂子念叨着想吃鸡,正好大哥托人从老家带过来一只老母鸡。
小姑胆子大,也有力气,见哥哥还没回来,自告奋勇的杀鸡去了。
她把开好的水放在一只大盆中,端到门口,然后转身去抓鸡。
小康那年大概三岁的样子,看见姑姑杀鸡心中好奇,推开门想要看,脚下不稳,一下就扑到了盛满开水的盆中,本能的用胳膊一撑,这才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
恰好爸爸下班回来,就发生了上面的那一幕。
至于后来在医院怎么样看的,又是怎么样养伤的,他一点都记不清了。
记忆中的第二个镜头,发生在老家,首先映入画面的还是那熟悉的四口窑洞。
四口窑洞中正面三孔,奶奶住在中间,大爹二爹住在两侧,东面有一孔,看起来比较新,墙面还用白色的石灰涂抹过,正是爷爷给小康爸爸准备的结婚用的新房。
“卫国,你过来,爸爸这里有好吃的。”,有一天小康正在院子里和堂弟玩耍,东面的窑洞中传来了一声低沉的呼喊。
“卫国,爸爸叫你呢,快过去。”,奶奶听到后急忙对小康喊道。
他的脑海中对爸爸这个名词很是陌生,也许在这以前曾今千百次的呼喊过,也许这是第一次听到,他真的不知道,唯一能肯定的是这是他记事起第一次知道了爸爸这个名词。
“好吃的,好吃的,弟弟你等等,我去给你拿好吃的。”,小康听到有好吃的立马兴奋的叫了起来,给堂弟说了一声,然后飞快的跑进了东面的窑洞。
“孩子,过来,你猜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窑洞中的床上躺着一名男子,脸色蜡黄,看见小康进来,用胳膊支撑着自己,勉强的半坐了起来,双拳紧握,微笑的看着自己。
“好吃的,我要吃好吃的”,小康看了看爸爸,目光移动到他紧握的双手之上。
“你叫声爸爸,我就给你吃。”,爸爸微笑着望向自己的孩子,目光很暖,现在想起来正是他看自己孩子时候的那种目光,爸爸当时心中肯定也充满了对自己的爱。
可能是好久没见过爸爸了,多少有些陌生,嘴巴张了张,最终还是没有张开口。
没想到这一次的扭捏不做声,以后却再也没有了叫爸爸的机会,终身为憾。
“大东杏”,爸爸倒也没有勉强他,摊开了双手,两颗黄岑岑的大杏出现在小康眼前,看起来就应该很好吃的样子。
到底应该叫大东杏还是大冬杏,张卫国后来也没有仔细考究,这是老家人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小山杏自己起的名字。
他还是倾向于叫大东杏,这记忆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爸爸正是在老家的东窑之中。他下意识的叫把这种杏叫成了大东杏。
爸爸咬了咬牙,脸上痛苦之色一闪而过,努力的挪开撑着身体的胳膊,直直的坐了起来,把手中的两颗杏递到了小康手上,顺手在他头上温柔的抚摸了几下。
“你长大了要孝顺奶奶和妈妈,爱护弟弟,知道了吗?”,爸爸摸着他的头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