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快过年了,农民们收完秋后基本就没事做了,村子里的人懒懒散散的过了几个月后,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小康坐在大石头上等了一会还是不见妈妈的踪影,正失望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二爹的呼喊声。
“小康,二爹要去镇子里买年货了,你去不?”,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了爸爸,伯伯姑姑们都对他十分疼爱。
小康年纪尚小,孩子心性,一听能去镇子里,失望之意一扫而空,蹦蹦跳跳的从屋顶上跑了下来。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窑洞里呼啦呼啦的跑出来五六个孩子,都喊着要去镇里玩,那时候交通不便,一年也难得出趟门,能去镇子里逛逛就算是见了世面了。
“哥,你去不,要不一块去买了得了?”,二爹一看孩子太多,自己一个人看起来费劲,掀开了大哥家的门帘问道。
“走吧,顺便把娘的年货也给买了吧,省的再跑一趟。”,大爹在屋里应道。
“娘,我们要去镇子上买年货了,您有什么要捎的没?”。
“呶,给你,你们买什么给娘也买一份。”,奶奶有钱,小康的爸爸因为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去世后被评为了烈士,国家每个月都会给老人和孩子每人发十多块钱,直到父母去世,孩子长大成人,成人后如果还在读书的话国家也会管,学校毕业后才停发。
“这是肉票,素梅从城里给捎回来的,一家给你们二斤票,多给孩子们买点肉吃”,七十年代末,国家物资还十分的匮乏,人们分为供应户口和农村户口两类,只有供应户口才能分到国家统一调拨的各种票证,农村户口却是没有票证的,想买肉必须有肉票才行。
当然村子里到年末的时候家里养猪的也会杀几头,只是人多肉少,买不到多点。
兄弟二人带着一堆孩子,浩浩荡荡的向镇子方向开拔了。
小康奶奶家住在村子的最高处,距离村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为不是农忙时候,好多人家现在才开始吃早饭,那时候每家人口都不少,屋子里坐不下,吃饭的时候都习惯端着碗坐到门口的石头上,边聊天边吃,十分热闹。
“大哥,去镇子上啊?昨天我去的时候忘了买蜡烛了,给我捎几根?我去给你拿钱去。”。
“二哥,您看我这脑子,忘了今天得用糖瓜了,不堵住灶王爷的嘴,要上天去告状了。‘’,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烧香,再摆上一盘糖瓜,灶王爷吃了后就被粘住了嘴,告不了状了。
“......”,一路行来,又接了不少差事,大爹二爹都答应了下来,那时候的农村虽然穷,可是人情味很浓,一家有难,全村支援。
村前有一条小河,蜿蜒流淌,最终汇入流经镇子的大漳河中。
河水清澈见底,底下都是黄岑岑的沙子,太阳照在河水中波光粼粼,十分美丽。因为小河不深,最深的地方只能没过一个半大孩子的膝盖,许多小鱼在河中游来游去,不用网也不用鱼竿,徒手就能抓到,所以这里就成了村里孩子们的乐园。摸点小鱼小虾,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到在河边晒太阳的大鳖。
正值隆冬,河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咱们滑冰去吧?正好能滑到镇子上去。”,堂哥最是调皮,见小河结了冰,肯定好玩,于是提议道。
“滑冰,滑冰。”,孩子们年纪都小,哪个不爱玩,听到后都吵着要去滑冰。
“走,一块去,还省的走路了。”,大爹和二爹也就刚三十来岁的样子,倒也不古板,人逢喜事精神爽,快过年了,心情好,和孩子们一块闹闹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