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安定心神,待自身心境通明无碍之后,再行入得那卷金卷经书中。许久之后,李玄冲自心湖之中苏醒,他已记住《九数定玄真经》第一境明气境的修行之法。不过记住是一回事,想要修炼有成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中明气与走脉两关,被玄门中人看做入门之考,过则算真正入了道门,不过则泯然一生。这明气境分为筑元、搬血、洗气三重。三重小境界特点,凝气内生、气血混天、洗气显真三词可以将之概括。
明气一重,凝气内生,不求于外,而是向自身求取一口真气。
《九数定玄真经》中言明,世上所有修道人,只有天赋不算太差,有法门可依,入了明气境界,自然会练出最后那道玄妙之气。
但这道玄妙之气,有品质高下之分,其中差距初时不明显,等到了高深境界时,品质越高者积淀越厚成就越高,品质低者往往破境艰难,最后泯然于众人。
明气境,入道之根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九数定玄真经》所记法门,最为注重打磨前三境的底子,优点自然是厚积薄发实力浑厚,缺点同样明显,修炼此经文之人,所费时间精力,较之同辈要更多。
李玄冲回忆定玄真经功法要诀,于山风拂面之中渐渐入定。心湖之中忽现仙人静坐,吐纳之间规律不定。这一呼一吸间,间隔时间玄妙。好像长短都是一样,又好像都不一样。
仙人吐纳,呼为山风骤起,吸则气沉如海。更有如白霜一般实质的气流卷落,乃是其人吐纳之气所化。真经之中所记法门天下独有,就说这求取真气的吐纳之法,重意而不重术,明悟了仙人吐纳之间所藏真意,自然引动道韵加身,练到一口气猛提如远山,沉坠如探海,可算大成。
李玄冲模仿那仙人吐纳,始终不得其法,不是时间不对,就是韵律不合。正在李玄冲不得其法间,腰间所佩古玉微微一荡,清光扑面而起笼罩他身,一股清灵之感从天灵直泄而下,整个人顿时步入一种冥冥之境。
得那清光一罩,李玄冲心中一阵清凉之意流淌,始终静不下去的心,终于沉静如水。在这之间,他目光幽远,望向心湖之中那座吐纳不定的静坐仙人,映入眼中,却是透过皮囊看到了本真,一呼一吸间似有莫名玄歌。
心神随道音起伏,隐隐窥见仙人吐纳间,浑身自有欢快灵机伴随。此灵机非是外物,而是人体之中本来蕴藏的一股真气。
他福至心灵,心神与那股真气撞去。
嗡!
好似被人在颈后轻轻一窍,整个人仿佛遁去无名之境,口中津液自生,汇流于丹田之地。
腹部一暖,心神沉静。
一呼一吸间,有莫名韵律在舞动。
心湖之外的现实中,少年书双目微闭。从四肢百骸渐渐生出一股温热之气,诸多温热之间汇集于一处。这股气先是在体内横冲直撞肆意妄为,忍着真气乱窜的剧烈痛苦,依照仙人吐纳的行功线路,将其缓缓引导到正途中来。
李玄冲步入清明之境不知多久,吐纳呼吸渐渐与仙人保持一致,有了莫名的道韵。他苏醒过来,查探自身,发现随着体内一口真气运转,体魄劲力强劲了许多,似乎蕴藏使不完的大力。
他一呼一吸间,真气鼓荡,气息绵长。此时天地大暗,不知不觉间,已是过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