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府上就畜养着几十名歌姬,而且现在的金陵城中但凡贵族富户家里都会养几个歌姬,否则请客宴饮没有女乐助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没有想到,高门将军府竟然没有畜养一个姬妾。
婉宁心中对将军府有了不同的认识,对自己的家翁和夫君生出了钦佩之情。
临伯询问她:“如果夫人需要更多的丫鬟服侍,可以将您在冯府惯用的侍女带过来,或者由将军府为您采买。”
将军府的中轴就是正门、外院正堂、内院正堂,然后是天一阁和演武堂。
天一阁是将军府的藏书楼,楼有三层高,非常精致美观,比将军府正堂建筑还要考究。楼前的庭院里遍栽树木花草,精心修剪,可见府中主人是如何看重这里。
临伯很自豪地向婉宁介绍,论起藏书丰富,金陵城内除了皇宫的集贤院,就属将军府的天一阁。当年先帝从各地征集文献图集,将军府出了不少力,捐出几百本书籍。
走进天一阁,里面装饰得古朴典雅,地上铺着花纹绚丽的波斯地毯。所有来访者都要除去鞋子置于廊轩处,另外换上只能在阁里穿的鞋子。
然后有下人递过湿布巾,让来人仔细净手,再换上干布巾。还要检查衣着,如果有脏污也要脱去,换上这里常备的干净衣服,只可惜都是男子的衣服。
红玉绿珠彼此对视,用眼神表达来这里看本书可真是麻烦。
之后才是真正允许进入,走进里面只见一排排壮观的书架,书架上都是书籍。婉宁在心中感叹,百年世家的底蕴,谢氏的家教家风尽在天一阁中。
四面开着很多扇窗子,与一般的阁楼不同,为了采光,天一阁的窗子都很高大。室内放着几张矮几,看书人可以席地而坐,用矮几做书桌,还有靠枕可以使用,总之是一个考虑周到的读书处。
婉宁满心欢喜,她最喜欢看书,几乎迫不及待地查看都有什么样的书籍。临伯所言不假,这里的藏书非常丰富,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自不必说,竟然还有山川地理、不同地方不同朝代的郡志县志,海外风土人俗和各地不同时期的粮食产量与天气情况。真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
临伯对婉宁说:“郎君自懂事起就最喜欢呆在天一阁。每天辰时便来子时方去,废寝忘食。”
婉宁问:“那时郎君几岁啊?”
临伯回答:“不足五岁,府中人都称他为‘少夫子’。”
婉宁眼前浮现出一个与年龄不符的老成童子,每日坐在这里如饥似渴的阅读。她心里佩服,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天赋,不过至少她和谢启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读书。
离开天一阁向前就是演武堂,这里是谢氏父子练习武艺的地方。
只见里面有一排长长的木架,上面挂着各种兵器。婉宁对兵器一窍不通,只略略打量了一下,听着临伯的介绍,“主人对郎君要求极为严格,三岁时就开始在这里传授武艺。五岁时,要求他每天都要练习一定时辰的武功,除非重病不能下床,否则风雨无阻。”
婉宁问:“他那么小就练武,可会受伤?”
临伯语气温和,“练武怎么会不受伤,何况主人要求严格。我记得郎君七岁那年,主人要锻炼郎君的反应力和灵敏度,要求郎君躲闪他的皮鞭。那次郎君有两鞭没有躲过,被抽得皮开肉绽。不过郎君很坚强,一声都没哼。”临伯有些自豪的说。
婉宁的心揪紧发疼,似乎看到在这个宽敞的房间里,一个遍体鳞伤的孩子倔强地站在严父的面前,她突然很想冲过去将这个孩子搂在怀里安慰。
皮鞭抽在身上怎么会不疼呢?七岁小小的谢启到底是如何忍住才没有哭泣呢!
婉宁眼角微湿,她为谢启心疼,手上又感受到昨日他扶她的热度。他的手也会冷吧,她对自己说,下一次换她去温暖他的手。
将军府中轴线两侧是东西园。老将军谢望住在西园,谢启住在东园,婉宁的住处也在东园,与谢启的东华园相临。
南唐烈祖在金陵修建皇宫时,曾引城外青溪水入城,构成皇宫护龙河的一部分。这支引入的溪水有一段正好穿过将军府东园,靠近婉宁院落流过的就是出将军府的一段主水。
东园尽头有一个百鸟园引起婉宁注意,院子很寻常,栽种了一些花木,寒冬腊月花木枯萎有些萧索。让婉宁惊讶的是院子里有不少鸽笼,此时阳光正好,很多鸽子都在散步吃食。乍然看到这么多鸽子,婉宁马上喜欢上了它们。
临伯:“这些鸽子是军中飞奴,也是火云军的兵士,用来为军队传递消息。”
婉宁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临伯笑着指着一只黑灰色的鸽子,“它叫黑鹰,昨天就是它飞翔千里从福建送来紧急军情,郎君这才匆匆离开。”
婉宁马上细瞧黑鹰,见它矫健雄壮,颈间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正优雅踱步低头啄食,发现婉宁一眨不眨地看它,心生警惕,咕咕叫着,每啄一口食就歪头看她一眼。
身边跟着的谢鑫说:“可巧昨晚就在娘子进门时有对鸽子产下一颗蛋。娘子想不想看?”
婉宁连忙点头,“在那里?”
谢鑫领着婉宁走近一个鸽笼。里面有两只鸽子,其中的一只正坐在巢上孵蛋。
谢鑫想要把鸽子移开让婉宁看鸽蛋,被婉宁阻止,她不想打扰温馨的鸽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