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州的日子过得很快,苏桐每日里不是陪周氏徐氏四娘等人说笑,就是跟随三舅出去游历,顺便练习画技。
她的书画可以说是三舅启蒙的,一派相承,如今重新提起笔来自然进步飞快。
每几日,便有赵恂的信送来。
或是描绘路途见闻,或是情意绵绵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起初,苏桐甚觉害羞,并不肯回信。直到第三封信时,才简略回了两句话,后来越回越多,也与他叙述自己这边的近况。
江南那里,吴王攻占平江、宁国两府,直逼钱塘。又与庐州赶来的援军在宁国府城外大战而捷,兵临庐州城下。
朝廷总算急了,一番商议后下旨令彭城、福州两地的大军与江州援军三地合围,共同剿灭叛党。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江南一带全部落入吴王之手已可预见。
到那时,吴王根基稳固,要想平叛可就难了。
苏桐除了担心家里人,这些已不想去理会,左右不过是白操心。
这日,她与三舅从城外回来,适逢家里派人送信来,忙欢欢喜喜展开信细瞧。
是苏父的亲笔信……堂伯祖没了,听闻吴王谋反之事,气得一口气没提上来,当天夜里就去了……堂伯丁忧回家……吴王不顾苏家正办丧事,再次遣人上门给苏桐提亲……
苏父当场拒绝。
信中,苏父嘱咐苏桐安心在延州住着,暂时不要回江南。
一则,吴王谋反江南处在动乱的中心,回去的话路上实在不安全。二则,算是避开王府咄咄逼人的气势。
其实,吴王欲在江南站稳脚跟,拿下苏家是极要紧的一环,而联姻又是最快向外界表明的方式。当然,吴王无所谓和苏家谁联姻,只要是苏氏嫡支就行,奈何这里头合适的人选只有苏桐一人。
苏家三房里,年纪差不离的,尚未婚配的,唯剩苏桐。其余兄弟姊妹中,或者早已嫁娶,或者已经定亲,或者年纪尚小。
苏父明明白白问苏桐对赵恂是何看法……唉!
“可是家中出什么事了?”她瞧信的功夫,三舅没离开,见她面色不大好看,不由关切起来。
苏桐把信与他。
崔佑飞快地将信看了一遍,亦是叹气:“苏先生当初还曾教导过我几年,想不到……”
“堂伯祖一生,真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了。”她一直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好在堂伯祖去年就开始卧病在床,家里人也算有了心理准备。
“是啊……提亲的事你不要着急,苏家是绝不会应的。而且你们家数百年基业在那摆着,吴王也不敢做得太过。”
崔佑轻轻摸了摸苏桐的头,安慰着。
苏桐自己倒不甚在意,点头应是。
又道:“只是觉着堂伯祖过世,我不能回去……”
是日后,苏桐换了素静衣裳,三餐茹素,以全礼节。崔家人知是正理,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
转眼入了六月盛夏时节,延州比起江南的炎热来凉爽许多。不过周氏苦夏,每逢夏日身子总不大爽快,幸好徐氏月子已满,能帮着料理些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