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歌城看向秦衍张口欲说些什么,秦衍像是知道他脑海里所想的,伸出食指紧贴着薄唇,眼中细碎的光芒像是夏日湖面上被风吹动的粼粼波光。“嘘——听听看,说不定有惊喜哦。”
台上的老头儿已经开始唾沫横飞,讲述着亦真亦假、或虚或实的故事:
话说,贾向学与他的同乡不仅同为南都人士,两人还是打从开裤裆起就一起抓鱼捕鸟的发小。
贾向学一向是个爱玩乐的主儿,家里也颇为殷实;他那发小,咱们暂且称之为犯人甲,犯人甲却是隔壁那贫寒子弟。这两人是如何成为那穿同一条裤子的好友,咱们且按下不提。
后来两人开了蒙上了同一所书院。贾向学家中殷实也就顺带资助了犯人甲。
说到这咱们得提提贾向学的母亲,咱们就称之为贾母。贾母乃是商贾之女,自嫁进贾家就执掌贾家中馈也顺带着把贾家的家产扩大了好几倍,在南都贾家也是赫赫有名。在贾向学十岁左右贾父意外身亡,贾母一人拉扯着儿子还将贾家的家产做大巩固。可见贾母手段之强。
犯人甲也自知家中比不上贾向学,在书院念书的那段日子里他刻苦好学名次始终保持在头几名。反观贾向学,有着殷实家产做靠背他完全是凭着兴趣念书,做出的学问自然也不如犯人甲那般好。接下来的事情,诸位也就不难猜测。贾向学在这次科举中考中了·······
底下已经有人开始窸窸窣窣地小声议论起来。秦衍单手撑着下巴,侧着身对着李歌城问道:“如何?”
李歌城小幅度地摇了摇头:“破绽太多。”
秦衍眉梢一挑,嘴角若有似无的笑意让李歌城心里咯噔一下。
趁着秦衍还未出口,李歌城抢先一步说道:“其一,科举的严密性、公正性还是有所保障,若贾向学没点真材实料又如何能够考中且名次考前;其二,两人既为十几年好友,那人又如何能够因一时嫉妒而下手;其三,贾家对那人的资助,贾母必定知情。以贾母经商数年的眼光来看不至于将一个毛头小子看差。如果说一个人能从小装到大······”李歌城面上尽管清冷此时却给人一种轻松温暖的感觉“那么李某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