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唐途 > 第三十七章 论事

第三十七章 论事

吴承启不满了盯了眼吴老,苦笑道:“不瞒国公,我见那小子第一眼就觉得投缘,也曾动过心思。不过随着了解的加深,我才发觉这仅是我的一时间脑热,那孩子做事滴水不漏,心中既有大善,又有大恶。

大善是仅凭着一句玩笑话都能把那些人养了起来,自己吃啥他们吃啥,大恶,除了他觉得亲近的人,看谁都一样,就像泥土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看着整天乐呵呵的,心里着实也高傲的紧,我这….我这….唉…”

叹了口气,又饮了一口酒。

杨恭仁看着吴承启一脸遗憾的样子,觉得好笑,夹了口鸡蛋,笑道:“你又没去问过,怎么知道那小子愿不愿意,通过我的了解,我觉得只要你开口说了那小子十有八九会答应。现在你膝下无子,我觉得挺好,那小子我心里也喜欢的紧,总是让人不自觉回忆起年少轻狂的日子。

不过啊我在补充一点,除了你刚说的那小子大善大恶,那小子还是个十足的小人。我有一营尉因为不知道军营外那两个小子是每天等他回家的人,以为是无知的乡民在窥探军营,就跑去呵斥了几句,见那两人的支支吾吾不肯走远,就过去恐吓了一番。

谁曾知道这事被那小子知道了,第二天就听说我那营尉因为在训练的时候被那小子无意用石磙把脚趾盖眨掉了几个。这事儿如果不是我那孙子告诉我我也不知道,可怜那营尉哀嚎几天也不知道自己是被人报复了,你说说这事我该找谁说理去?

不过我倒是要感谢你给我推荐了这么好的一个人才,粮草分部结余打理的真的是滴水不漏,对比之下真想把以前的几个给吊死在营地门口,一群废物比不上个孩子,还整天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两人谈得开心,杨恭仁又饮了一杯酒,至于杯中何时被倒了酒,估计杨恭仁已经忘了刚才说的话。

“周王现在好透了吗?”杨恭仁问道。

“前天,那小子去看了眼,说是好的差不多了可是适当的活动下。今日下午放太阳的时候周王骑着马溜达了圈,除了脸色有些苍白外,其余一切安好。不过心绪似乎不佳,一路前行,不见侍从…”

这是一个开心的事情,吴承启说的很欢快,当初周王不醒人事的时候,吴承启已经安排好了后事。

可以设想如果周王出事,饶州城上上下下都死多少人,别说饶州城,就整个江南道都得换一次血。别看当今陛下和兄弟斗血流成河,如今胜负已分,对于兄弟友恭这件事来说陛下看的很重。

越是在乎的东西,失去过一次,就不能在失去第二次。

吴承启这种想法如果被寻先知道了肯定会被寻先会被寻先贬的一文不值,李二刚掌权,为了稳固自己统治肯定不会在兄弟间再起杀机,主要还是怕了文人悠悠之口。等到灭亡突厥,真正意义上的盛事降临,李二是不会在特意在乎这些东西,他在乎的是他给你的你能要,不是你的,你伸哪个手他就砍拿个手,一点都不会心疼。

兄弟相残成了李二一身的包袱,也成了李二千古一帝仅有的黑点。寻先觉得这事不能全怪李二,毕竟家务事,如果李渊当初立了李二,不也就没这事了?李渊自己都说了是自己的犹豫不决导致了这场悲剧。《唐书》,太原起义是李二的主意,李渊答应事成后立李二为太子。

听到周王身体转好,杨恭仁心里也是十分的开心:“好了就好,等过几日请他去军营转转,他的随行军士获罪他心里不忿也是应该。想不到老夫这次也当了回恶人,不知道周王心里怎么编排我呢?”

吴承启不好接话,盯着桌上的酒杯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罗艺叛乱,余孽进了饶州城,长史可有什么发现?”杨恭仁目光炯炯的盯着吴承启,仿佛又回到军营,吴承启心里有些发虚,挥挥手驱散了在一旁服侍的吴老,见吴老离开,这才说道。

“叛军是周王接手剿灭的,早在那妖妇入城之初我已经发现端倪,奈何饶州兵士有限,多是些民壮填补,抓捕剿灭无异于天方夜谭。想必国公之前已经收到我的急信…”杨恭仁点了点头,算是承认。

“我原本第一个赶到的是国公,谁曾想是竟是快马加鞭的周王部下。周王毫不掩饰的进城,接手城防,事情一下子出现了波折,事发当夜,周王抓去了几个活口,审讯完毕后就立即斩杀,国公所说之事想必周王知道的一清二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一步一音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无敌万岁爷水源王紫鸾记封州王